2009年8月3日

session - 追良家美眉帖

第一课 引言
追是一种运动,或者说是一种游戏。
我这么说包含几层意思:
1 重要的在于参与。2 重要的在于过程。3 遵守规则,愿赌就要服输。
我常把它比喻成跳舞,你邀请对方,对方有权利拒绝你。如果对方同意了,那么你更应
该重视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你的。在这个过程中使彼此都得到快乐。不管你是男是女、谁
先邀请谁这个问题大可不必在意。
有人非常在意这个追的动作,认为去追就必须是真爱,追就必须报着天长地久的心态。
还有人觉得真爱应该顺其自然,单方面的穷追猛打是不道德的。我们不勉强观点的统一
,我仍然强调一点:"追"这个动作与"追"这个过程与真爱没有必然联系,与伤害没有必
然联系。实际上真爱反而不会给你去追求去占有的欲望,你更愿意做的也许只是一辈子
悄悄的看顾着她。
你追一个人可以是出于不能自制的爱,可以是出于错过太可惜的喜欢,也可以出于仅仅
是太无聊了。无论出什么目的只要你不是成心去玩弄别人、欺骗别人都不该被BS。你能
让彼此快乐,而且你们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变得成熟,于她于社会又有何损?
还让我们犹豫的就是怕耽误了别人也耽误了自己。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说什么叫珍惜。
上天给你一个笔记本,让你记录你所经历的。每个人都告诉你:青春这一页最宝贵,你
一定要珍惜。于是你迟迟不肯动笔,怕你难看的字迹玷污了这一张纸。然而时光不会为
你停留,多年后你才发觉你的生命中永远有一页空白。
第二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基本的不是准备工作,而是对异性的了解。
大家都有自己心仪的追求对象,而我为什么还要提出来说一说呢?常人都有自知之明,
不会爱上比自己条件高很高的人。如同我这样的穷人不会对奔驰宝马有非份之想--想都
不会去想。但是常人又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千块买个手机还挑三捡四的。这说
明人的理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情欲。你现在心仪已久的那个人,不是最好的却是最
合适你的。
如果你没有经验的话你很难追到那个最合适你的人。而且在青春期以后常人接触的异性
越来越少。于是我说你得暂时忘记她,从了解难度低的MM开始。
哪些MM难度低呢?恐龙?并不是恐龙的难度就低。有句话叫人不知脸丑,马不知脸长。
恐龙的难度相反比较高,尤其是食肉的暴龙,接触她的难度还在美女之上。难度主要由
性格决定,长相倒还在其次。如果听我分析,你会得到美女难度比较低的结论。先闭上
你的嘴听我说:一开始选择美女是不明智的,主要在于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不足。
说难度也要考虑你自己的性格,两个人性格相近相处起来就自然比较容易。我不做具体
分析了。总之你找一个不让你觉得脸红心跳腿软,能在她面前谈笑自如的MM开始做训练
吧。这样的MM多是你经常遇到的人:同学,同事,邻居等等。这一步不是叫你就开始追
了,你得先对MM这种宝贵的资源有感性和理性上的充分认识。在关系好了以后,你可以
短信骚扰一下,口头调戏一下,做点小规模的军事演习。注意不要越轨,因为这些你最
先认识的MM还是比较重要,她们将是你精神上的支柱。如果有一天你在"外面"输了全世
界,这些最普通的异性朋友也许能帮你重新站起来。--她们提供的心灵动力是你那些铁
哥们不能相比的。
这一节主要强调:1 如果你对异性没有一定认识,想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几乎不可能。我
们常见有小P孩整天问别人怎么追MM怎么追MM?......连字词句都搞不清楚就想学别人流
云行水的写作,可叹可笑(我是在说我)。2 异性朋友很重要,一个成功的人异性朋友
往往多于同性的。还是那句话:一个成功男人背后至少有一个女人,而一个成功女人背
后有一群男人。
PS:顺便说为什么美女难度比较低。我们知道长的漂亮可爱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爱。
所以美女从小就是在一个"爱"的环境长大的,她们眼中的世界要单纯美好一些。就其性
格也多为活泼开朗,容易接触。其次美女与异性接触相关的经验比恐龙要多得多。也许
你喜欢没经验的MM。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MM最大的特点是对异性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
,她们的紧张和逆反心理会给你莫大的阻碍。
顺便定义下恐龙。
朱德庸说过:一个女人如果没有性感那么她该有感性,没有感性就该有理性,没有理性
最起码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自知之明都没有那她就只有不幸。我说的恐龙就是这种。
但我还是不主张你一开始去结识美女。原因上面说了,关键是你的心理素质。美女好接
触这是对老流氓来说的。对于普通人来说:美女一个鄙夷的眼神远比平常MM十句难听的
话更有杀伤力。
我大学有一个哥们,也还算个情种。追过的MM不记其数,有过关系的也不下二十个。我
们就事论事,不忙BS他。按说他心理素质也该可以了。就有一次在街上偶然见了个美女
,他有想法。谁叫我是他朋友呢?没办法我就去帮他打头阵。人家正陪朋友买东西(全
是女的)。但如我所料,我去一说她的那些朋友就懂事的说先走了。该MM跟我来到我哥
们面前,我功成身退也溜了,留下他们俩。他们大概聊了十几分钟,他回来说受打击,
不行了。
过了几个月,他又来劲了。再出征,半路拦下人家。这次我在。他们一共说了五句很平
常的话,MM在不该笑的时候轻轻笑了下,就听不到我这哥们的声音。我回头一看他那样
子就知道又给秒杀了。从此他说:"谁再跟我说她的名字我跟谁急!"
这个例子告诉大家:虽然美女更容易给你机会,但你还得先有那个能力。说实话,我在
美女面前也做不到不被她们的威仪影响,我的心那个狂跳怀疑连她也听得见。
第三课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一节排在知己知彼之后是因为:你对你那些你要追求的MM还没有一定了解之前先去利
其器显得有些多余。我们要喝汽水才需要吸管,要喝啤酒才需要杯子。我就见过有人拿
吸管喝啤酒的;啤酒瓶那么深吸管一下就没影了,怎么能不可笑?
所以你得先接触一些MM后再来考虑你追MM需要哪些条件。有一定能力后再考虑怎么追。
上面的一步不能省略,所谓的达淫是用比别人少的资源创造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单纯
的去准备这些资源什么意义也没有。别人能一堆砖头钢筋水泥建帝国大厦;如果你少了
上面一步,不是我打击你,同样多的资源你能砌几个猪窝出来就不错了。
1 你得准备钱。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我们不把你的钱和你的价值等价起来,原因刚
说过了。这些钱你得会用,狼窝或者其他的色情论坛上就有很多人不会用的。说什么MM
花了他多少钱还是不爱他。我就奇怪了:就算是个妓女,你扔个一千万给她她也绝不会因
此爱上你,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有钱的大爷怎么会不懂?这钱是为不可预料的情况准备
的,作为你们的感情物质基础而已。就是要扔你也该扔到你自己身上,投资你自己。比
如买几件上档次的衣服,一块名贵的手表,多买点书来看等等......拿钱砸人说好听点
那叫凯子,说难听了就是SB。不只是SB还说明你没素质,你把人家当什么了?
事实是你追个MM一开始不需要花多少钱,你想花还花不出去呢。没见哪个MM一开始就陪
人吃饭逛街的,三陪还差不多。如果不是,那说明你太傻或她太傻。就说我见过的吧,
也遇到过一请吃饭就去的MM。但那只是第一次,再请她就不敢去了。既然MM知道我不傻
,只要她也不傻就该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送东西?你送手机、本本她当然要了,
送个戒指试试?角色换过来,她是每个月给你一万块让你感动呢还是亲手织件毛衣给你
让你感动?所以同样多的钱让不同人来用效果有云壤之别。
钱在追的过程中更主要是为了应付意外。如果有一天她的姐妹拉着你们出去玩就得花钱
了。类似的事发生的几率并不小。
要到追到了才花得多。而且大部分是为你们两个人花的。比如出去租个房子。不过追到
那步之前你随时可以开溜,不开溜也不一定要同居是不是?
2 你得注重你的外表。
我们知道三国时候有个叫刘备的,眼睛能看到自己耳朵,双手能垂过膝盖。--就是猿猴
的身体长了个猪头。这样的人还有张飞关羽跑去拜他做大哥,后来还娶了美女孙尚香,
做了一方霸主。可能你从小受这样的教育会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外表不重要。
也许那时候是那样。但是现代人不怎么注重内在美了,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看人只取决
于第一印象。如果你对MM有了解就知道她们是很感性的。感性当然取决于感官的刺激,
MM们才没时间考察一个猪头有没有内涵。你要是不能满足她们的第一条件:看起来顺眼
,带出去不丢脸。你就得滚蛋。(我们对MM也是这么要求的。)
你可能委屈:"长相是爹娘给的,我也没办法。"对于长相身高,一时要解决也不容易,
按下不说。但是你脸上那些粉刺又怎么解释?那是病,得去医院。还有那些痘痘,是不
是昨天又SY了?没几个钱还学人家挺着个啤酒肚,赶紧减肥。MM是飞机场可以理解,GG
是鸡胸走起路来还像个鸭子:要不是没骨头就是散了架一样,不能原谅!麻烦锻炼一下
,至少看上去能抱MM上二楼,不要让小混混看见就产生打劫的念头。
小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指甲和头发要常打理,衣着不要求上档次但也不要太落魄。皮
肤要注意保养,出来混就靠这张脸了。身材要注意保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澡常洗牙
常刷--一天中觉得不爽了就去洗就去刷。就是不追谁你这样健康整洁自己也舒服是不?
你也许觉得顺其自然很好,那你干嘛还穿衣服呢?穿也就算了,你还知道哪件衣服比较
好看,这不是违背自然了吗?岂不怪哉。
一个人的衣着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而发型和身边的小饰物能反映一个人的品位,一举
一动都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与修养。
你的外表最好与你的性格吻合。我在大学的时候一年中倒有大半年穿拖鞋。有个哥们也
学我这样干。我就说他:"我穿成这样一举一动都像个流氓。而且这是最贵的拖鞋,说明
我是个有品位的流氓。而你穿成这样一举一动都像个民工。而且你那两块钱一双的拖鞋
都快没底了,说明你是个落魄的民工。有钱别上网了,你还是买点穿的吧。"忠言逆耳,
他不听我的自以为是。结果我这样常和PLMM一起吃饭上网逛街。他到大四了才勉强找了
个恐龙结束他的光棍生涯。
大家可能看到一个平时很不讲究的人还追到不少MM。一方面他其实是讲究的,他突出的
是真我。美我只承认两种:积极向上的努力之美和漫不经心的颓废之美。你可能已经很
颓废,但你还缺少颓废中的超脱和沧桑,也无法将这超脱与沧桑和谐的结合在一起(请
看无间道中的梁朝伟)。另一方面这样的人讲究起来只能是追到更多的MM(请看上海滩
中的周润发)。所以你直接讲究点胜算较大。
3 你得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我说的心理素质是个综合的东东。
比如自信。真正的自信是知道什么事你做得到什么事你做不到,而不是以为事在人为的
自大。自大其实是一种自卑的逆反表现。只有你心底埋藏着深深的自卑你才会表现出狂
妄的自大。自大的结果是受的伤害往往加倍。上文说到我有一哥们去追美女未遂。我觉
得他就是有些自大,没有真正的自信。当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样他就受打击了,事实在我
看来美女拒绝你几次不是很正常么?何况她只是笑了笑。
比如承受能力。爬一座山不难,但是背着东西顶着暴风雪爬呢?在美女面前,心跳和紧
张是很正常的现象。美女打击你,打击就打击,多有几次你就习惯了,自然的产生出抗
力。又好比一个人生病,会想的就盼望着病最重的那一天快点来,过了那一天就一天比
一天好。不会想的就很害怕那一天,反而使病情恶化提前完完。如果你承受力不足就到
不了那个临界点。而这种怕的心态会影响你的发挥。
比如恢复能力。我那哥们过了近半年才发动第二次攻势。凭这个我就说他还不算个情圣
,情圣应该是受了最重的打击都在一两天之内就恢复状态。几个月都够人家谈一次恋爱
了。
心理素质很重要。好的话你往往能超常发挥,不好的话一上场你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但是这是可以慢慢锻炼的。练好了即使你不用来追MM,以后演讲、辩论或者是主持晚
会也都游刃有余。
4 你得有几个顶事的朋友。
单纱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追MM有点像做老千,千门八将是哪八种我是记不得了。反正
得有人替你侦察,有人替你望风,有人替你做托;又有人负责后勤,出了事得有人出来
罩着......不要这些当然你也可以玩单刀,8过胜算又要小几成。
比如你要去MM寝室,打算带点吃的去讨好她们。但是你不知道她在不在,喜欢吃什么。
如果你亲自去,还买了她们不喜欢的东西,她又不在......浪费了钱还不得好。这时你
该派个人先去侦察她在不在,她在你再去。去了之后再看她心情好不好,问她想吃什么
不?想吃什么再打电话叫后勤的买了送来。如果她寝室有难应付的MM喧宾夺主就叫托进
来帮你挡,该出场的出场该退场的退场......这样你一分钱一点精力都不会浪费,而且
给MM留下很有能力做事干净利落的印象。1VS1的场面容易让你们都紧张,军团作战大家
就都放得开。
女生寝室不让进?反正我们是能进去的。好吧你不能,我只是举个例子。总之你得学会
和人配合,充分的利用资源。人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你不会用就前途堪忧。--你不觉
得比尔的成功不完全因为他懂电脑,更因为他懂得怎么样利用人脑吗?
找不到这么多人找个全能型的朋友也可以了。这次他帮你下次你帮他,就算是帮不上什
么也能给你一些心理支持鼓励。
差不多就是这些。当你有了以上四种准备之后你的青春这一页就能留下许多珍贵的回忆
了。
第四课 十年磨一剑
现在你对异性有了一定认识,她们在你眼力不再有神秘的光环。你还掌握了一些小伎俩
,懂得怎么讨她们欢心了。除此之外你又有了充分的准备。你再不是一块顽石,已经有
了刀的基本形态。剩下的事就是磨练了。磨练的是为了你不至于错过你真爱的人--有的
人你一生只遇到一次。
1 选择
几乎每个人写追MM都要把这个列做第一条。合适的对象你才能有经验好拿,另外成功的
经历对你的帮助很大。如果你老是被秒杀,你那点信心就会被打击得干干净净。去找你
心仪已久的MM?只有你想得出来。你这样迟钝的家伙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你得再选一次
目标。失败虽然是成功之母,但不要忘记这话是成功的人说的。我重新说一次目标的选
择,因为上面说的是接触目标。这个不能混为一谈,兔子不吃窝边草,经常接触的MM可
不能乱追。万一追求不成以后见面多尴尬。你真的喜欢又另当别论。
有达淫说,他一开始选择的目标都是"准美女"级别以下。他的根据是:超级美女因为受
到的簇拥和关注实在太多,竞争过于激烈,而且目标的心理往往会比较难以捉摸,所以
不好下手。这话有理,合适拿来做参考。
如果你一定要从美女开始,那你得有做猎人的天赋。比如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公
孙长,就懂鸟语。没有天赋也没什么,有实力也行。比如《水浒》里的武二郎赤手空拳
打死老虎就是种实力。没有实力也不要紧,有经验技巧也成。比如中学课本里那篇《唐
打虎》里的小孩和老头就很有经验技巧。连这也没有的话...你还是得从"准美女"级别以
下开始追。
去追和去接触是不一样的,这次造成美女难度高的原因是竞争过于激烈。况且你只是小
试身手而已,有什么必要卷入残酷的竞争里去呢。追不到固然沮丧,万一追到了也不过
是惹上天大的麻烦而已--这些美女可都不好伺候。
小技巧
不用去分析你自己,也不用去分析对方的条件。我告诉你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看一个
人你得看她的眼睛。刚开始接触眼睛还不屑说谎。一个MM对你是怎样的态度,她怎么看
你?只需要一秒就在她目光里客观反映出来了。你不妨多练练这课。除了能锻炼你的勇
气,你还能在她们这种诚实反映中改正你的一些缺点。以后你习惯了和人说话就看着别
人的眼睛、上电视就看着镜头,给人有自信、诚恳、尊重别人的感觉,对你的人生也有
很大帮助。甚至你慢慢学会用目光表达一些情感,你简直可以去当演员了。(这尤其合
适MM练)
学会这招之后你的猎区大大的增加了。车站、码头、公园、学校、医院、商店...一切一
切你能见到MM的地方。
但是我要提醒你:只能锁定一个。这可能与别人说的不太一样,别人都喜欢同时追几个
。好象买彩票,似乎买得越多中奖的可能就越大。并不是这样,如果你头脑够清醒你该
明白中奖是有一定概率的。固然你买下所有号码中的可能就是百分之百,但你花的钱..
.我们不去管这合不合算,我首先所关心的是你有没有这个实力?另外,你想参加博彩,
买一个号码和全买意义是一样的。另一方面追MM不是博彩,你不能抱着这种侥幸心理。
固然天下有无数的MM可以追,但你真正爱的又有几个呢?你同时追八个十个的当然有一
两个成功,而这成功的未必是你希望的。我们常见这样的人:平时似乎四处逢缘,交不
完的桃花运。然而一个宿命级MM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往往不知所措地看着她擦肩而
去,到时候又来说什么:"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所以要求你习惯专一的
因果模式,你付出你就有收获。这收获也许是实质也许是经验,但不管是什么,总之是
你可以控制的。而最终目的是要你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遇到你想认识的MM你都可以去接触
、交往、追求。
2 观察
在接近之前要有所观察,观察越仔细成功的可能就越大。当然最好不要被发觉:首先这
样盯着人家是不礼貌的。其次你的意图太暴露的话她会产生免疫力,也就是严阵以待等
你撞到她枪口上来。这个观察的时间受客观因素影响,可以是几个星期--比如你们是一
个学校一个单位的,也可以只有几分种--比如只是在公车上遇到的。尽量的观察,但注
意掌握时间。
上文说过一个人的外表还是说明很多问题。衣着说明审美观,手机等小东西说明一个人
的品位,等等等等。观察还要与思考联系起来,从中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这样的能力
当然需要锻炼。
我教过很多人观察,结果他们都喜欢"断章取意"。比如说我自己,大学一直用一个旧手
机。按照他们的断章取意我就很穷。但是我抽烟都是十块左右的,烟瘾又大,一天要抽
两包甚至更多。从来都只喝矿泉水和饮料。也不动脑子想想,我要是节约点想换什么手
机都能换了。实际上这些说明我是个很注重实际不在乎虚荣的人。这不是说我很有钱,
是说千万不要胡乱下结论。不能看到对方穿件旧毛衣就认为她很穷,而且审美也很糟糕
。如果你再仔细一点会发觉那是手工织的,如果你对MM有了解就知道她们很少织毛衣给
自己穿。那么它很可能是她妈妈织的,说明她是个单纯重感情的人。这个结论就比较客
观了。如果她的鞋沾满灰尘,那说明她走了很多路。如果很旧很脏,不是说明她很穷而
是说明她身心疲惫,需要一些朋友一些依靠......看一个人的经济你不能看她表面的这
些东西,衣服手机能说明什么?"一万块,什么都有了!"看一个人的经济你得看她的消
费和消耗,用多少钱的化装品洗发水?去哪里吃饭去哪里玩?你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
太相信你自己直觉。要学会观察,你还得对生活有真正的认识才行。
愿意了解一个人和了解一个人是成功交往的前提。如果你知道她是个新疆MM就不会在她
面前说什么新疆小偷这样愚蠢的话题;如果你知道她是广州MM就不会有拉她去吃重庆火
锅这样奇妙的想法。如果她爱整洁你就得把你的猪窝收拾一下;如果她爱郊游星期天就
不要整天上网了......比较令人失望的是有的人成了情侣都不了解对方。不过从另一个
角度来说,他们这种不了解成为你挖墙角的可靠保障。
如果说眼神不容易说谎的话,身体是绝不会说谎的。春天就要到了,大家去街上很可能
看到这样的MM:两眼水汪汪的,目光流转面带桃花。这说明她在"发情期",相对其他时
间容易接触。--GG也一样,不过脸皮比较厚,不容易看出来。善于观察的你是不是比别
人多了很多机会呢?
当学会了观察和推理你离成功已经很近了。不是叫你去学什么侦探,不只是追MM,要认
知这个世界,你就得用这样的步骤。--所以说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呢。
但是要注意,认识一个人得分两步。无论她给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无论你的推断怎样准确
,这些结论得出后你得放在一边。只有接触后才能真正的了解一个人,毕竟生活很奇妙
,有的现象你永远都想象不出它的本质。3 接触。
站在旁边干看着可不符合我们重在参与的精神,走到这一步得短兵相接了。如果你上面
的基本工作都做得不错应该问题不大;不要有心理负担,你现在不过是试试身手而已,
成败先放到一边。
A 你的态度和形象
真诚、坦白最重要。坦白不仅是一种浅薄,更是一种勇气。她知道你是什么人你想要什
么之后,即使你的要求很过份她也会放下心来。如果她不明白你想干什么,反而觉得你
更危险。
你最好以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出现。也许你小说电影看得太多,不满意以这样的形象出场
。但我告诉你:你不是超人,太做作就假得让人不能接受。人生没有剧本,你不知道下
一秒会发生什么,以普通人的大脑根本不能处理这么多复杂的信息。你花太多精神去注
意你那光辉的形象就会发挥失常。也许你正站在楼下很酷的学星爷说:"长夜漫漫,无心
睡眠..."楼上的老奶奶一盆洗脚水就扣到你头上。你不是星爷,不知道遇到这样的情况
怎么办,于是你就短路了。
如果你一直维持你自制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即使她接受你你也会影响到对方,她在
你面前就会很拘束。所以才会有MM说:"和你在一起感觉好累。"无论你条件多么好,实
在想装酷,偶尔一两次就可以了。你不能以很酷很冷的形象一直出现,如果你表现得对
她没有兴趣她也会对你没兴趣的。而你自己的形象往往在接触的最初就决定了,以后你
想改都改不过来。一向稳重老成的你,是否也羡慕过小P孩肆无忌惮的和MM打打闹闹呢?
对了,你只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低下你高贵的头颅,放下你矜持的自尊吧。角色换
过来,一个MM在我们面前更像个顽皮的小孩是不是容易被我们接受呢?
这些要放在你表现你的善良、上进、执作等等之前,否则那一切统统没有意义。你首先
得是个人,你才有资格谈恋爱,才说得上什么善良上进。如果你是一个神,地球就不太
合适你。
B 冲上去搭讪
大家可能看过很多搭讪的技巧了,要我说那些技巧虽然新奇但效果却不乐观。而且因人
而异,有的技巧你就不可以用--非但不可以用简直就不能用。比如上个月我和朋友上街
玩,遇到一个美女。我朋友追上去然后回头,喷了美女一口烟......结果成功了。很酷
?你学他的话表情眼神一个拿捏不准脸上就会多五个指头印。
就是说单纯的学习别人的技巧不可行。大家知道有个叫史泰龙的肌肉男,天生一个死鱼
眼,对着镜子练习了几万次才勉强可以演电影。还是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不仅仅要练,你还得有正确的理论方法。
比如从背后就判断一个MM是不是美女。大家都常做这样的事吧,结果是不是常出错呢?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不行的,这个理论就是:不要看身材,你得看骨骼。从头骨推测
长相这不奇妙了吧,看个一千个MM就不会错了。(没有夸张,还不只一千个。)
如果你不知道理论单单学习技巧就如同没有剑决学习别人的剑招,可以说是毫无用处。
没有相同的个体,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你学得再像,同样的技巧你怎么能对不同
的人用?甚至不能在不同前提下对同一个人用。纵然陈咬金只会三斧头,人家知道什么
时候该用哪一斧。
搭讪的理论前提就是得让对方接受。这是很平常的理论甚至是废话。但是常人却忘记了
这最基本的去追求一些花哨的"招数"。如果最基本的目的不能达到,招数再精妙又有什
么用?让对方接受或者是让对方容易接受,这才是大家要铭记于心的。
而要让人容易接受你,你先得做到自然、合情合理。什么叫自然?一个护士MM,你去医
院找她打针就很自然。一个学生MM,你在她面前说:"我叫XXX,是哪一级哪个专业的。
"就很自然......遇到师姐我才放肆的说:"我要追你我要追你了。"遇到师妹我才说:"
以后我罩你"。而我的朋友是个老流氓,那个MM看上去也很放得开。喷她一口烟,这是在
稳中求变。在自然的基础上求新颖,而不是在新颖的基础上求自然;这个关系大家不能
错,错了就无可救药了。
然后表达要的是简单、直接、有效。要让人知道你是谁,想做什么?最好的方法是做个
自我介绍再发表一篇演讲,可惜MM不会欣赏。王小波简单的一个"脱"字,虽然直接得无
耻,却比绕许多弯子要有效得多也可爱得多。当然你不能一开始就说"脱",但这个例子
可以给你深刻的印象。
最后要考虑环境因素。如果一个很喧闹的地方,就不能做太细腻的表达。而不是在学校
里,就不能用"我叫XXX..."的方式,那样人家会以为你是卖保险的。你甚至可以不用声
音表示你的意图。比如在公车上,一个MM提着个大箱子想上车,你什么也不说就伸手帮
她提上来--前提是你不能像个打劫的。
这些看去纷乱复杂的方法技巧,只要你记住前提再配合环境因素,你就知道什么时候该
用哪一招了。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的走就不长。和MM交往一开始你就得定下预期的目标。比如第一次接
触你心里就得有个目标:让她说出自己的名字或是把她的联系方法要过来,甚至是要她
在你面前笑一次,甚至是你们能聊上三分钟。如果你漫无目的的乱来,不仅事倍功半,
也会使你失去动力。(你还很可能从此找不到她。)
小技巧。
你对别人的评价通常能影响到对方。比如一个内向的MM如果你适当的夸奖她很热情大方
,很可能她以后都会以热情大方的形象出现在你面前。从此改变了她的性格也未可知。
不过要注意:这样的评价必须是正面的,如果你说她很懒惰...当然她可能以后刻意表现
出她不懒惰,但是对你就没什么好感了。这样的评价还必须在开始接触的时候做。当你
对她已经很了解了以后,你再来说她热情大方就是虚伪,就不是在影响她,不只是拍马
匹屁你还拍到了马腿上。
你很可能记不住这么多条条款款,因为别人的自然是一种身经百战得出的潜意识,而你
临阵之前还要先背诵这些就很勉强。其实你可以把第一次接触当成是第二次,你假使尴
尬的第一次已经过去了,这是你第二次和她接触。这样你就自然多了。
第五课 攻城
无论你第一次接触的效果如何,只要没有挨打、遭到强烈的拒绝,或者说你还有动力在
,你就满足进攻的前提。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你都做了,剩下的事又算得什么?不过正因为最难的已经做了,这
时你还是可以选择放弃。锻炼已经得到了,反正你对那座城没什么兴趣,全身而退也不
失为上选。
但是我还得假设你选择进攻,因为你说那点经验还不够。在你确定进攻前我有两点要说

A 如果你不想伤害别人,那么你得让她注意你三分玩笑和不认真的态度。
本来我们的前提就是让大家都开心,而且这样的话你以后会容易脱身。如果你一开始就
让MM相信你很认真,追到后就开溜,说不定哪天会给人砍死。--久走夜路要撞鬼。不仅
如此,只有拥有更高的仁德才能练成更高的武功。这些矛盾的东西最终会统一起来,这
个我下一节会讲讲。
B 追一个人不容易,追个没感觉的就更难。
不认真的态度只是做给她看的,只是你对这感情的态度,而不是你追求的态度。你还得
老老实实的认真追。要保证在你脱身之前攻击不能停止,至少不能顺便停止。任何事持
之以恒才有好结果;不要像我上面说的那个大学同学一样,想追就追,不想追就等它个
几个月。这样的话你注定追不到任何人,还白白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你还是要进攻吗?
追求的理论指导是让她快乐,让她有感觉。是不是很容易做到?最简单的追求方法就是
逗她说话逗她笑。(高中的时候我把这方法告诉一个求学者,结果我堂姐成了他女朋友
。--世界真奇妙。)这说明也许生活很简单,你把它看复杂了。
万变不离其宗,就此大概的产生两种模式。
A 一切都是从朋友开始的。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朋友"与普通朋友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你是以比追求者更低的
姿态开始,但你要适当的让MM明白你的意图。
我提到过《一个MM写的怎么追MM》。作者说:"女朋友是一种事实,而不是一份承诺...
我知道最高明的,直到上床了都没问过"你是否愿意做我女朋友",最后还是女孩子急了
:"你怎么还不求我做你女朋友啊!" 所以说,千万不要急于把窗户纸捅破,情况越朦
胧对你越有利。 "
如果你注重的是那一个事实,有谁阻止你给MM下点春药呢?结果我们当然要重视,但是
不能忽略过程。如果你只想上床,找个小姐不是更简单可靠?
多年以前,我曾经很着迷于这样的日久生情大法。也认为"你如果根本不提"追",那么女
孩子也就更没机会"拒绝"你。"成功的例子是张翠山夫妇。经过实践我发现:这个理论有
局限性。首先长时间相处就很难保证,除非是我上面说的同学、同事、邻居等。其次对
方不能是美女,不能有竞争。那么这样的理论还有什么价值呢?我们的宗旨是要追到任
何你可能追到的人,而不是要你在同学、同事、邻居等中间选一个女朋友。
我见过很多人,从"普通朋友"变成"好朋友",再到"非常非常好、无话不谈的朋友"。某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不小心拉了她的手,又不小心吻到她,还不小心就上了床......
最后不小心分了手。如果是成心玩弄MM,分手也就算了。如果是认真的呢?(男人哭吧
不是罪。)
分手的原因我一开始就说了:爱情首先是感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感情。普通朋友变
成好朋友再到非常非常好、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个过程就没有过爱的感觉在里面。如果你
的爱情走的是这条路,那么你今后就得重视给对方感觉。否则当我这样的人站在她面前
,倔强的说出:"我是来追你的"的那一秒,你就输定了。因为她就没有被你追过,她和
你在一起就没有过强烈的心跳,没有过激动与期待...我说这话可能会遭到反对,大概多
数人的爱情走的都是这条路。不妨回去问问你的女朋友,你在她梦中出现过几次?
这样先有结果后确定名份的爱情,不加以巩固在我眼里就不堪一击。如果给予没有过感
觉的人强烈的感觉刺激,追到一个MM最短的记录只是4个小时而已。铁达尼号上的爱情故
事不应该被忘记,虽然它是一部电影,但被人们接受就说明了它是合情合理的。
不要说那么多废话,总之记住你要以朋友开始也只能是以特殊的朋友。不捅破那层纸,
也不说追求,但你得有那个意思。从朋友开始的好处就是前面的难度非常低,很容易上
手。这样的模式对付准美女以下没有竞争的MM还是比较有效,用这样的方法你们就不会
太紧张。不要小看这个紧张,太紧张你就发挥不出来了。
当然紧张也是一种感觉,你之所以会心跳就有紧张的因素在里面。逃避这个感觉不可取
,所以我推荐你用另一种模式。
B 以追求者的身份开始。
以追求者的身份开始并不是说你要先说:"我是来追你的。"或者开始就来个经典表白。
事实这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与从朋友开始的不同就在于你要捅破那层纸,不能朦胧糊涂
下去。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来表示你的好感,甚至示爱。
比如说夕阳西下,MM站在窗边眼光游离情绪波动。这就是一个好机会。如果你是她的普
通朋友好朋友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个机会你就抓不住。你最多能背点什么:"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最出格你也只能说:"天黑了风大,小心别感冒了。"但是你是一个追求
者,完全没有这些限制。所以你可以靠过去说:"以后我们都一起看夕阳好不好?"她先
受到你给的感觉冲击,然后才能反应过来:"讨厌。你好厚脸皮啊,谁要和你一起?"其
实你并不讨厌,你还常逗她开心给她安慰是不是?那她就是在说谎,直接无视她的话好
了。
又比如说你"送"她回家,--其实是你厚脸非要跟着。这个时候MM有意见了:"你老缠着我
干什么?"这又是一个机会,MM提问题了怎么能不是机会呢?你读小黑的帖子这么久该开
窍了,赶紧给人家一个满意的回答。如果你是她什么朋友,遇到这样的机会就不好把握
了,你最多能说:"我这是关心你呢,最近街上好多BT。"这样的答案你还得动动脑筋才
想得出。现在你是追求者,就不用费这么大劲了。一句早就想说的话脱口而出,甚至你
还有点委屈:"因为我喜欢你啊。"
这样的事情多了MM就会想:"要不要跟他在一起呢?...奇怪,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MM很可能在睡觉之前想起你今天为逗她开心做的某件事,或者是嘴角带笑的骂一句:"
这个混蛋。"或者是感动得浮想联翩(参阅《色即是空》)。无论是哪一种,你逐渐代替
了她期待的白马王子。量变引起质变,她习惯了有你在她身边的日子,你慢慢的成为她
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不开心的时候会打电话给你,她快乐的时候会想到和你分享
。一旦确立了追求与被追求的关系,你就站到了起跑线上,如果有竞争,你还得跑一跑
。如果没有呢?没有你铁定就是第一,奖品都是你的了。
一旦MM承认或者默认追求的关系,要追到她如同由新野到襄阳,一路平野,铁骑一日可
至。
推荐用追求者模式,主要是为了锻炼出你那张厚脸皮。的确,这样的开始很难,难就难
在普通人顶不住这样的压力。想到要以追求者开始就心慌腿软是不是?其实再好的飞行
员,垂直攀升和俯冲的时候身体都会有剧烈反应。这个时候如果闭上眼放开操纵杆在机
仓里抖做一团行不行?不行。那样即使你侥幸生还你也没资格做飞行员了。早就说过要
锻炼你的心理素质,为的就是等待这受打击甚至被侮辱的一天。
无论你喜欢用哪种模式去练习,追到快要拉到她的手这一步,你得考虑撤退了。牵手是
耸立在你面前的最后一个堡垒,过了这里剩下的就不是追求而是恋爱了。现在兵临城下
,攻克它已经易如反掌。这是你全身而退的最好机会,也是最后一个机会。发展下去就
会产生感情,有了一缕情丝你就挣不脱。
屠城?没有必要。没有必要就不要伤害任何人。得到一个你不爱的MM,只不过是平白的
背上一些责任,惹上一些麻烦。何必浪费你们的时间和精力呢?不用担心现在这个MM,
你又多了一个异性朋友,你的资本更雄厚了。做到这一步可能是有伤害的,不过对于她
来说,接触你也是一种锻炼。何况快乐比那点失望多很多。到这里已经算追到了,我们
快回去准备攻击下一个。你仰慕已久的MM在等着你呢。没有?记住宁缺毋滥,总会遇到
最后一课 仁者无敌
其实我应该把这一节装在一个锦囊里面,郑重的交给大家说:"几年以后,当你遇到怎么
也追不到的MM的时候再拆开来看,切记切记。"
这是因为:没有相当的经历,不会有相关的领悟。我们小时候背唐诗,看到这样的句子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想破脑袋也不会明白其中意思。当我们走出象
牙塔,在很多年以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学校,仍然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当年那些幼
小的樱花树也都变得枝繁叶茂,灿若云霞。你刻在树上的名字依旧清晰,然而你初恋的
那一个人却永远都找不到了。此时你再来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
样的句子,你不想、不愿明白亦不可得了。
同样的道理,只有你经过我上面说的种种磨练之后,你才能真正看懂我下面要说的内容
。因为这次我要说的话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很多,你会觉得我前后矛盾。
在狼窝上,我不能等个三五年再来更新这个帖子,只能假设现在已经是我最初教你追MM
多年以后。现在你已经身经百战,骎骎然可以和很多情圣并驾齐驱。你不再满意于和这
些没有感觉的MM压马路逛公园,你想找一个让你有感觉的MM好好爱一回,从此金盆洗手
不再自命风流。
于是你找到一个怎么看怎么好的MM,不幸的是她不仅美貌有气质,而且气质中透出一种
威仪;那是类似于某些GG的不怒自威的东东,令人不敢正视。好比关云长张翼德,往那
里一站周瑜这样的人物都不敢乱打主意,胆小的则给吓得肝胆俱裂。除此以外这个MM还
久经杀场,阅人无数。所以你在她面前只是比手足无措小P孩好一些,能完整的说出几句
话来。你怎么也鼓不起勇气,不是狂妄的自大就是深深的自卑,怎么也找不到你以往的
感觉。而你的攻击都被对方巧妙的化解掉了,一点效果没有。(和你正堪匹敌?不见得
吧。)
先恭喜你运气不错,能找到这样的MM。想法也很好,这样的MM一旦拥有别无所求。不过
追求这样的MM你得有登峰造极入神坐照的功夫才行。
说到功夫,我想到的是太极、形意、八卦,这叫上三门,也可说是最厉害的武功。殊途
同归,这些只不过是注重的形式不同。功夫本身没有优劣,个人的修为有高下之分而已
。...如果要拿来做比喻的话,我想说的更像是太极一些。
现在我摇身一变,就是那个老不死的张三丰,而你自然就是一代少侠张无忌了。我来传
授一套追MM的太极,这当然不敢和真正的太极相提并论,顺序我也调换了一下。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一步是要你忘记。
忘记多年前我告诉你的一切,忘记你自己得出的一些真知灼见,忘记你这些年的成就,
忘记你好不容易才有的大哥身份。你还是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小P孩,这个世界在你眼中既
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要知道爱无定式,你怎么表达怎么理解都可以,也都不可以
。比如我叫你以追求者开始,那是为了锻炼,现在你为什么一定要以追求者开始呢?你
可以跪下来向她求婚,也可以霸道的说:"明天你就是我的新娘。"
如果你忘记这些,你就会达到随心所欲不越矩的境界。你在MM面前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她
意料之外,又尽在情理之中。
风萧萧兮易水寒。
第二步是要你统一矛盾,产生勇气。
当你忘记这些之后我再来告诉你,为什么说只有更高的仁高的仁德才能练就更高的功夫
。太极生两仪,凡事都是矛盾相对的。这个世界本来什么都没有,而"对"与"错"这样的
概念是相对着同时产生的。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对"那你也不会知道什么是"错"。单独
的去追求这个矛盾的一方面,走到足够远之后你就会遇到障碍,遇到瓶颈。如同你一直
在追求"真善美",但你对"假丑恶"没有更深的了解,那么你的"真善美"就只能停留在某
一个高度上。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花心的GG专一起来比一贯专一的人更专一。一个更懂
得仁爱的人为什么会练成杀伤力那么大的功夫。更可怕的武器恰恰是那些爱好和平的人
发明的。
一开始我就教你:喜欢一个人,你就正大公明的去征服,去猎杀。这是因为我们"大无畏
,大牺牲"的教育与这种赤裸的追求真我相矛盾。当时我这样说是因为普通人太过于重视
爱情中的无畏与自我牺牲,也就是在那一方面做得太多,已经到了瓶颈。
是的,这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当你相信我的多年后,你现在在这条追逐利益,满足自
己的欲望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所以你要反过来追求无私与牺牲的精神。只有当你把自
身的利益完全的抛弃,成败得失完全忘记之后,你才能有飞蛾扑火,视死如归的勇气。
而只有这一种勇气才能保证你站到最终BOSS级MM面前不会退缩。


Full Text

2009年4月26日

特殊字符的英文拼写

# hash/sharp
* asterisk
+ plus/positive
- minus/negative/dash
/ slash/slant
\ backslash/escape

键盘符号的英文读法

` backquote 反引号
~ tilde
! exclam
@ at
# numbersign,英语国家是hash,美语是pound,音乐里作sharp,如C#
$ dollar
% percent
^ caret
& ampersand
* asterisk,star(美语),数学公式中作multiply
( parenleft,opening parentheses
) parenright,closing paretheses
- minus;hyphen连字符,不读
_ underscore
+ plus
= equal
[ bracketleft,opening bracket
] bracketright,closing bracket
{ braceleft
} braceright
; semicolon
: colon
' quote
" doublequote
/ slash
\ backslash 反斜杠
| bar
, comma
< less
> greater
. period
? question
space 空格

下面是一些特殊符号的英文读法,
主要是数学符号

<     is less than
>     is more than
≮     is not less than
≯     is not more than
≤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小于或等于号
-     hyphen 连字符
≥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大于或等于号
'     apostrophe 省略号,英文中省略字符用的撇号;所有格符号
%     percent
-     dash 破折号
‰     per mille
∞     infinity 无限大号
∝     varies as 与…成比例
( )     parentheses 圆括号
√     (square) root 平方根
[ ]     square brackets 方括号
∵     since; because 因为
《 》     French quotes 法文引号;书名号
∴     hence 所以
…     ellipsis 省略号
∷     equals, as (proportion) 等于,成比例
¨     tandem colon 双点号
∠     angle 角
∶     ditto 双点号
⌒     semicircle 半圆
‖     parallel 双线号
⊙     circle 圆
/     virgule 斜线号
○     circumference 圆周
~     swung dash 代字号
△     triangle 三角形
§     section; division 分节号
⊥     perpendicular to 垂直于
→     arrow 箭号;参见号
∪     union of 并,合集
∩     intersection of 交,通集
∫     the integral of …的积分
±     plus or minus 正负号
∑     summation of 总和
×     is multiplied by 乘号
°     degree 度
÷     is divided by 除号
′     minute 分
″     second 秒
≠     is not equal to 不等于号
≡     is equivalent to 全等于号
℃     Celsius degree 摄氏度
≌     is equal to or approximately equal to 等于或约等于号


Full Text

2009年4月24日

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转)

发信人: spacejam (向左?向右?), 信区: EconForum
标  题: 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Apr 23 23:08:26 2009), 站内
第一次经济危机(1788年)
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不久。1770年代和1780年代是英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的年代。1764年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使纺纱效率提高20倍左右;1771年第一家阿克莱水力纺纱机出现,纺纱效率进一步大幅度提高;1781阿克莱的专利权被判剽窃。阿克莱丧失专利权后,水力纺纱机厂大量涌现,到1788年,已有143家水力纺纱机。1779年出现骡纺织机,1785年起,瓦特的蒸汽机开始迅速应用到棉纺织业。这样,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大大超过了消费能力,产品大量积压,商家被迫折价抛售。1788年,棉花进口额与1787年相比,下降了12%。同年,破产事件增加近 50%,工人大量被解雇,兰开夏和柴郡等地的棉纺织工陷于极端贫困的境地。大量破产一方面减少了商品供给量,另一方面降低了未破产企业的工资成本,这两者合起来使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利润回升。更重要的是,本次危机仅仅局限于纺织工业。与纺织工业的大发展相比,运输成了瓶颈。不久,从1789年至 1792年,政府发出了30份开凿运河和改善内河航道的许可证,内河航运业蓬勃发展,吸收了大量工人,并扩大了本国市场。与此同时,价格下降风潮扩大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对外竞争力,棉纺织品对外出口额显著上升。这样,短短一年以后,供不应求局面重新形成,价格上涨,竞争缓和,棉纺织业再度繁荣。繁荣从 1789年持续到1792年,这一期间不但内河航业、机器制造业兴旺,而且银行数量迅速增长,地方银行增加到400家,银行贷款额增长得更为迅速。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否则,这次繁荣时间可能缩短,随后相应的危机程度也可能减轻。
第二次经济危机(1793年)
然而,纺织工业的投资和生产能力的增长又一次超过了其他部门的吸纳能力,第二次危机降临了。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 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1792年到1793年,100支棉纱价格从30先令跌至16先令。企业破产数量急剧增长,甚至连一家最大的负债达100万英镑的企业也宣告破产。企业破产带动银行破产,400家地方银行有100家停止支付。
大量破产减少了供给,价格暴跌扩大了需求,两者结合使棉纺织业的激烈竞争迅速缓解。战争虽然使对欧洲大陆出口锐减,但大量的军事订货推动了重工业和机器加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国内需求。军用被服订单大增,呢绒业率先走出危机。降价增加了外国对英国纺织品的需求,对美洲出口弥补了对欧洲出口的损失而有余;与此同时,失业工人或被招募至军队,或漂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工资止跌回稳,使工人的纺织品市场得以恢复。因此,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年)
过了四年,第三次危机爆发。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军事开支一部分扩大了内需,另一部分却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1793年到1796年间,英国在国外军事开支高达3800万英镑,加上大量进口粮食,使英国黄金滚滚外流。黄金外流使金价上升,许多银行倒闭,市场需求进一步缩小,物价大跌,终于促成了1797年的经济危机。黄金危机给英国纺织工业的打击可谓是雪上加霜。然而,由于纺织和动力技术仍在迅速进展中,采用新技术的大企业很快适应了下跌的物价,并且有新的利润产生,纺织业不久又繁荣起来。
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年—1814年)
好景持续了12年,到1810年第四次危机终于爆发。由于繁荣持续的时间长,这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也超过以往各次。1808年,美国对英国实行禁运,严重威胁了英国纺织品的出口,并使棉花价格暴涨。英国被迫把目光投向南美。南美被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在出口信贷的支持下,大量纺织品被送进了南美各地的货栈,使纺织业的繁荣得以延长至1810年。但是,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因此,当1810年南美的纺织品开始退回英国时,英国的纺织工业失去了希望,一泻千里,大工厂裁员过半,中小工厂关门大吉,物价下跌40-60%。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雪上加霜的打击。
危机持续了4年多,单纯靠淘汰落后企业、裁员、削减工资、降低价格,都不足以使纺织工业庞大的生产能力得以消化。
第五次经济危机(1816年)
1814年世界市场出现巨大转机,拿破仑战败,欧洲大陆市场开放,英国商品对欧洲大陆的出口额从1811年的1300万英镑,急增至1814年的 2700万英镑;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但是,英国货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过于强大。1814年底,欧洲大陆市场即告饱和,1815年对欧洲出口即下降23%;由于美国市场迅速接替,繁荣得以继续,但过了几个月,北美市场也饱和了。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于是,英国工业陷入第五次危机。1817年,英国第一次提出了旨在减轻失业、启动需求的公共工程拨款法案。法案批准拨款100-200万英镑,资助建设运河、港口、道路和桥梁。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用财政手段缓和经济危机的最早尝试,比凯恩斯主义的提出早了100多年。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年—1822年)
但是,对于英国庞大的过剩生产能力来说,区区一、二百万英镑无疑于杯水车薪。事实上,1817年以后,虽然利润和生产有所恢复,但供过于求的总体态势仍未改变,因而投资繁荣没有到来。1815年到1817年之间,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几乎增长了5倍。这说明英国企业主们纷纷将赚得的利润放进银行,从而使这一轮经济恢复十分乏力。黄金涨库给外国债券的推销提供了良机,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随着英国粮食歉收,来自殖民地的原材料涨价,黄金外流,国内外市场需求再度萎缩,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1819年11月,棉纺织工业三大中心——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培斯利——工人的工资降低了一半以上,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之一。由于世界贸易的恢复,1815年和1819年两次危机对美国、法国、德国正在成长的纺织工业和冶金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第七次经济危机(1825年)
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1819年为 360万英镑,1820年为820万英镑,1821年为1120万英镑,1822年为1010万英镑,1823年为1270万英镑。于是,相似的一幕又上演了。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这些公债转过来又成为对英国商品的购买力。英国输往中南美洲的棉纺织品从1824年的150万英镑,激增至1825年的395万英镑。出口猛增一方面刺激生产和投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则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再一次使供给严重超过需求。1825年下半年,物价终于开始下跌,而南美洲投资也被证明是一场豪赌。投机商人和银行首先大量破产,继之第七次危机席卷英国主要工业部门。
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外国公债上净损失达1000多万英镑,对资本家和英国国力都是一个沉重打击。此类现象后来在对美国铁路的投机上再次重演。债券投机屡屡失败是英国走向相对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价格大幅下跌,英国货倾销美、法、德各国市场,重创了它的竞争对手。
第八次经济危机(1837年—1843年)
1825年危机以后,纺织工业仍然步履蹒跚。但是,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1834年到1836年,英国成立股份公司名义资本额为10520万英镑,其中铁路占6960万英镑,银行机构占 2380万英镑,保险公司占760万英镑,采矿企业占700万英镑,运河占370万英镑。除铁路因素外,另有两个因素使繁荣得以延长。其一是从1833年到1836年农业大丰收,粮食价格下跌到60年来的最低水平,从而使工业品市场扩大。其二是向美国输出资本和商品,仅1832年到1833年,英国对美出口就从547万英镑增加到1243万英镑。与此相应,则是大量黄金从英国流向美国。1836年,两个主要因素先后发挥到顶点。铁路建设投机过度,建设成本大幅上升,收益转为亏损;英格兰银行控制黄金外流,美国信贷紧缩,英国对美出口1837年比1836年下降了三分之二。于是英国陷入了第八次危机。棉纺织业仍然首当其冲,呢绒业、亚麻和丝纺织工业都陷入困境,冶金工业、造船业、煤炭业大规模裁员、减薪,单是具有工会会员资格的炼铁工人的失业率就从1836 年的5%上升到1837年的12%。更加严重的是铁路建设规模大幅度收缩,反映上年建设规模的通车铁路长度1838年为357英里,1839年仅为78英里。就在这时,农业连续两年歉收,小麦价格在1839年比1836年上涨了48%,使国内的工业品需求进一步萎缩。1839年,美国棉花歉收,加上合众国银行力图垄断棉花贸易,棉花价格暴涨。工业品价格下跌而小麦、棉花涨价,出口下降而进口增加,使英国出现贸易赤字。因此,黄金大量外流。为控制黄金外流,英格兰银行不得不提高利率,客观上进一步缩小了国内投资。这样,1837年开始的危机就变得格外严重,事实上,萧条持续了6年。在此期间,英国商品继续对其他国家进行倾销,但美、法、德等国则加强了贸易保护,双方展开拉锯战。
这场大危机对美国、法国、德国也同样产生严重影响。美国的萧条也持续了六年。从1837年到1842年,美国破产事件达33000起,破产总金额达44000万美元,而当时美国最大的企业规模在1000万美元左右。同期,工资水平下降了约30%-50%。危机在法国和德国的表现相对缓和。由于法、德两国大工业比重较小,生产不能迅速扩大,信用制度又不发达,所以在经济繁荣时期,发展比较缓慢,在经济衰退时期,下降幅度也就比较小。虽然如此,危机期间英国货的倾销却使法、德两国的新兴工业损失惨重。1839年,德国从英国进口的棉纱超过国内产量的两倍。1842年,由于英国货的竞争,法国棉布出口额下降29%。
第九次经济危机(1847年—1850年)
1843年到1847年,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繁荣。这一轮繁荣的主要成因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由此,铁路建设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新一轮铁路建设热潮兴起。纺织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使纺织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利润。此外,英国拼命开拓国外市场。为进一步打开主要贸易对象的市场,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其主要举动是废除本国征收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谷物法》,从而一方面降低粮价,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其他各国开放市场。第二,则是寻找新的出口对象,特别是扩大对亚洲和非洲的出口。1840年英国用炮舰开打中国大门,1842年强迫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对英国商品豁免关税。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额1840年为50万英镑,1845年即增加了4倍。40年代,英国棉布出口增加了56700万码,其中欧洲2200万码,美国7200万码,而亚洲和非洲却占了36200万码,为增加额的64%。这样,从1842年起,英国经济渐渐转入繁荣。
与此同时,以往曾经延长并加深繁荣的投机手段也在起作用,那便是贷款给美、德等国,使它们有能力购买英国的铁轨、机车。1825年到1840年,英国建成铁路不到1300公里,1841年到1848年则建成铁路6900公里。同一时期,世界铁路网从8600公里扩大到38000公里。1839年至 1847年间,德国生铁净进口量增加了8倍,达114000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42%,1841年到1845年间,美国每年进口10万吨以上的生铁、钢和铁轨。进口绝大部分来自英国。法国冶金工业得到高关税保护,没有受到英国钢铁制品的冲击。由于这一政策,法国冶金工业迅速发展。就蒸汽机马力数而言,至 1847年,法国跃居世界第二。
然而,纺织工业很快面临生产过剩,1845年出口额即达到最高峰。对中国和印度出口首先下降,接着,由于农业歉收,对欧洲的出口也下降了。 1846年,对美洲和非洲的出口跟着下降。1846年,美国棉花歉收,棉价价格上涨达一倍,进一步使纺织品的消费量萎缩。事实上,1845年底危机已初露端倪。除国外市场饱和外,对于铁路的投机也开始破灭。1845年10月股票价格下跌达30%-40%,许多公司垮台。由于政府要求各股份公司将部分资金存入国库以证明其可靠,许多资金不足的公司跟着破产。但是,因祸得福,那些交出保证金的公司反而赢得了公众的信任,结果1846年获得议会批准的铁路设计方案增加了一倍,铁路建筑被推向高潮。事实证明,这是危机前最后的挣扎。在其他部门物价下跌之际,铁路通车后缺乏相应的运输量,收入远低于预期;相反,建设铁路的各项费用却迅速膨胀。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1847年5月底,粮食价格比1845年上涨一倍,进一步缩小了工业品市场。由于繁荣被投机因素延长,危机爆发的烈度和持续的时间也超乎寻常。铁路工程量连续5年下降,到1852年时,从事铁路建设的工人数目比1847年少了五分之四以上。相应地,铁价下跌一半,冶金和煤炭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斯塔福德郡137座炼铁炉中,58座停产。生铁产量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内减少了三分之一。棉纺织业本来已经在下降中,随着铁路投机的破灭和粮价飞涨,进一步落入低谷。1947年11月,在纺织工业中心之一兰开夏地区,920家棉纺织工厂中,有200家完全停业,其余的多半一周开工2-4天。70%以上的工人遭受失业或半失业的打击。
英国的危机很快传递到其他国家。法国的情况与英国很相似,纺织工业早在1845年就出现随着英国纺织品的倾销而出现危机,铁路建设狂潮也终于在 1847年下半年退潮。随着英国工业陷入危机,法国工业遭受着英国货的更严重的冲击,从而危机也就更加严重。1848年,法国工业生产总共下降了50%。在危机的冲击下,法国再次爆发革命。德国工业由于保护较弱,受英国危机的影响更大。1847年冬,克莱费尔德8000台织机中有3000台停工,1848 年上半年科隆14家工厂中只有3家开工,埃尔富特的工业几乎完全停顿。由于德国本国就靠更残酷的剥削抵抗着英国货的倾销,危机到来后,工人处境更加恶化。 1847年就多次爆发反饥饿的暴动。1848年2月法国巴黎爆发革命,3月德国柏林也爆发了革命。
美国的冶金业受英国危机影响最严重。1846年生铁进口量只相当于美国国内产量的十分之一强,1851年进口量几乎与国内产量持平,本国产量大幅减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追随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将金属进口税从75%-110%下调至30%。结果,英国钢铁潮水般涌入美国,在新税则实施三年内美国钢铁产量下降了33%。其他经济部门的情况却比较缓和。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欧洲农业歉收成了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好机会。1845年到1847 年,谷物和面粉出口值增加了6倍,棉花出口量减价增,总收入还有所增长。因此农村地区对工业品的需求继续旺盛。第二,1847年以前美国银行系统还停留在上次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存贷款数量都很有限,因此繁荣中的投机成份较少,危机也就比较浅。第三,1848年1月加利福尼亚发现大金矿,淘金热潮刺激了美国铁路的大发展;第四,1848年初对墨西哥作战产生了大量军事订货;第五,欧洲革命使资金大量外逃,流入美国(以及英国),增加了美国的资金供给。
美国经济的相对独立对于英国摆脱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英国的冶金工业的衰退相对减缓。危机带来大量破产,工资及原材料成本下降,技术革新速度加快,垄断程度提高,例如,1846年英国还有200家铁路公司,到1848年即减少到20家大公司和几家小公司,从而为走出危机铺平了道路。
第十次经济危机(1857年—1858年)
与此同时,新一轮技术革命也在悄悄发生。首先,英国纺织业中大型工厂彻底驱逐手工工场,手织机彻底退出市场。此后,英国对法、德、美各国的纺织业的优势进一步增强。第二,蒸汽机迅速应用于海运业,大大降低了海上运输的成本,提高了速度。第三,电报开始普及,现代通讯初露端倪,经营的可控性大大提高。第四,制造技术不断革命,机器性能和成本比大大提高。
此外,新的市场得以开拓,旧的市场得以深化。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淘金热形成了庞大的新市场。从1848年到1857年,从这两地运出的黄金总额超过10亿塔勒。英国还加紧开发印度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殖民地手工业不断被摧毁,殖民地市场不断开拓。第三,英国废除《谷物法》带来自由贸易思潮的兴起,除美国外,瑞典、比利时、荷兰甚至法国都降低关税,扩大了英国工业品的市场。所有这些技术和市场因素,促使英国在1850年前后走出危机,转入一个长达7年的繁荣期,并带动其他各国摆脱危机。
从1847年到1853年,英国对仅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出口即从1260万英镑增加到3820万英镑,其新增需求量等于1847年以前英国棉纺织品的出口总额。从1847年到1857年,英国对自己殖民地的出口额增加了一倍,英国出口商品的三分之一为殖民地所吸纳。1850年代美国铁路建设出现新的高潮,建成约33000公里铁路。在关税降低的前提下,这个庞大机车和铁轨的市场基本上为英国所占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英国商品出口扩大还伴随着价格上涨,这说明英国工业的处境特别有利。价格上涨减轻了对法、德两国工业发展的压力,法德两国的重工业进展迅速。从1846年到1858年,普鲁士的蒸汽机功率增加了4倍多。几乎同一时期,纱锭数目大约增加了1倍。法国的速度稍慢,纱锭数目只增加约一半,蒸汽织机增加一倍,重工业约增长75%。 1850年到1857年,美国工业和运输业的资本额增长也很迅速,虽然其中约有近一半是英国债券和股票。冶金和机械制造业进展较慢。煤炭业生产能力则增加较快,约为一倍半。
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信用高度膨胀,投机猖獗。从1850年到1857年,伦敦9家股份银行的存款增加1.5倍,从1800万英镑增加到 4300万英镑。美国的银行数从824家增加到1416家,放款业务从44500万美元增加到68400万美元。德国银行数目从9家增加到29家,钞票发行额增加1倍。法兰西银行的放款业务增加了两倍多,从18亿法郎增加到56亿法郎。出口信贷和空头期票制度广泛发展,银行大量凭空头期票放款给自有资本额很小的公司。这一方面延长了繁荣,另一方面却增加了风险。此外,滥设企业骗取小额投资者信任和钱财之风盛行,许多银行参与制造泡沫,造成股票价格暴涨暴落。
但是,由于工人工资总是被压得过低,市场容量很快就被充满了。事实上,到1854年时,危机已经开始冒头。由于连续三年对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增长过猛,1854年时纺织品价格下跌,企业不得不缩减生产。铁的出口量也下降了,与1854年相比,1855年扁铁的价格下降15%,生铁价格下降 11%。在英国商品的冲击下,美国、法国、德国的工业生产都出现下降。幸而金融投机人为地扩大了市场需求,铁路建设一再扩张,投机性创业热潮不断高涨。 1856年,英国的出口一跃增加了2000万英镑。在投机狂热中,物价飞速上涨,1857年中与1856年初相比,棉价上涨了37%,棉纱上涨28%,糖上涨4%,澳大利亚羊毛上涨50%,咖啡上涨44%,烟草上涨100%。在高价格的刺激下,生产一再扩大。与此同时,则是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购买力不足。于是,以英国为中心的第十次经济危机终于更加猛烈地到来了。
1957年秋,靠空头支票、出口信贷生存的进出口商首先大批破产,继之,银行纷纷倒闭。一度同纽约争夺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的费城,几乎全部银行都停止支付。随后,纽约63家银行中62家遭到挤兑而停止支付。贴现率上升到60%-100%。铁路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去85%-87%。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英国,英格兰银行将贴现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0%。破产银行和有价证券共损失达8000万英镑,危机造成的全部损失则高达25000-30000万英镑。在德国的贸易中心汉堡,曾因信贷贸易而异常繁荣的交易所一片混乱,数以百计的银行和工商企业倒闭,贴现率提高到12%。法国情况稍缓和。从1856年到1858年间破产事件12030起,动产信用公司股票价格下跌64%,达姆斯塔特信用银行股票价格下跌一半,法兰西东方铁路公司股价下跌三分之一。欧洲破产公司的债务总额高达7亿美元。
危机暴露出的损失充分说明,从1854年到1857年的繁荣是靠金融投机支撑的。一旦金融系统崩溃,实业必将以更大规模破产。1857年12 月英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货却增加了。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都大规模停工、减产,物价急剧回落。美国的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减产20%- 30%,铁路建设工程量缩减一半,造船量减少四分之三。每周运煤量减少15000万吨,许多煤矿关闭,煤价大幅度下跌。美国农业这回也损失惨重,由于俄国小麦的竞争,欧洲粮食本已过剩,又加上美国小麦丰收,播种面积扩大,结果粮食价格急剧下跌。在西部,粮价下跌了60%-70%,90%以上的农民无力偿还债务。国内工业品市场进一步缩小。有意思的是,在1857年上半年,美国还再次降低了铁和纺织品的进口税,从而加剧了国内工业的困境。
由于竞争力弱,法国的生产和贸易缩减情况也比英国更严重。铁路建设缩减三分之二以上,生铁价格不断跌落,至1864年跌去一半。丝纺织工业出口额减少7500万法郎,价格跌去30%-40%。小麦价格跌落一半,农民苦不堪言。德国也难以幸免。至1857年底,棉纺织工业产量即下降28%,生丝产量减少24%。到1858年,棉纺织品下降了42%,呢绒出口下降15%,亚麻布出口下降了82%。在产量减少的同时,价格直线下跌。生丝价格二年之内跌去25%。
危机使工人饥寒交迫。1857年11月,曼彻斯特45000名工厂工人有1万多人失业,18000人半失业,此外还有成千上万家庭工业中的失业工人。同期,金属加工中心谢菲尔德工人的工资总额同比减少三分之二。从1847年到1857年,英国棉织品的出口从2330万英镑增加到3910万英镑,而国内消费量却从2150万英镑减少到1710万英镑。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1867年—1868年)
由于英国技术和设备先进,竞争力强,有能力利用危机向外低价倾销,英国工业最先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到1858年下半年,英国出口额已经有了显著增长。考虑到危机的深度,在短短一年之后能克服世界市场的萧条而走出危机是很困难的。但是,印度和中国市场再次帮了英国的大忙。1858年中,印度士兵的起义被镇压,英国委派了第一任印度总督,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同期,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天津条约签订,中国的大门进一步向英国商品打开。1857年至1859年间,英国棉纺织品的输出额从3900万英镑增至4800万英镑。在增长额中,印度占了将近90%。1860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几乎比输往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棉布总数多一倍。对中国、日本、爪哇等地的输出额也很大,超过对欧洲大陆输出额的60%。
英国纺织工业的复苏使美国的棉花收入增长,从而促进了工业品需求的扩大。此外,1859年科罗拉多金矿和内布拉斯银矿发现,石油工业兴起,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1859年,美国石油产量为8.4万加仑,1860年增加2100万加仑,1862年增至12800万加仑。于是,美国经济也由雨转阴,进而转晴。法国的萧条却持续了将近三年。冶金业的萧条一直持续到1862年。1860年,世界经济开始新一轮高涨。
然而,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繁荣的脚步不得不调整。1860年欧洲需要的棉花有85%来自美国。战争爆发后,北方封锁南方的棉花外流,使输入欧洲的美棉降到1860年的3%-6%。结果欧洲棉纺织业停工待料,棉价涨达3.5倍。毛、亚麻和丝纺织业取而代之,成为输往亚洲、南美和非洲的主要产品。与此同时,机器制造和冶炼技术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钢铁价格,铁路建设掀起又一轮高潮,而且这一轮高潮的主要地区就在欧洲,十年内铁路长度扩大了一倍。俄国铁路建设速度最快,但与美国一样,也带动了英国的机车和铁轨出口。英国还在印度境内修了5000公里铁路,在澳大利亚修筑了1000公里铁路。这一切都使冶金工业、机器制造业得到大发展。
除铁路以外,带动新繁荣的还有英国造船业的进展。这一时期各国都扩充军备,而以英国为最,英国花大力气用铁甲舰代替木制帆船,大量的新船厂应运而生,旧船厂也纷纷进行技术改造。陆军配备了新式来复枪和大炮。这一时期,机器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烤面包机,缝纫机,收割机,甚至火柴、卷烟、面粉生产都开始机械化。
繁荣产生了新的投资泡沫。从1863年到1867年,英国出现了3500多家股份公司,名义总资本将近7亿英镑,但实收资本很少超过名义资本的20%。由于对50年代投机破灭的记忆深刻,法国的泡沫没有像英国那么大。但新的股份公司也大量出现,从1861年的108家增至1865年的269 家。德国由于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投机风也较弱。
尽管有南北战争,但美国的投机和创业风却十分强劲。仅马萨诸塞州,从1863年到1866年就成立了529家股份公司,资本总额达9600万美元,而上一个繁荣期内的1854年到1857年只创办了96家公司,资本总额仅为600万。这一时期的石油公司发展最快,内战时期成立了1100家石油公司,股本总额高达6亿美元,其中实收股本9000万美元。铁路建设也再上新台阶,1861年铁路股票价格曾跌至41,到1864年达到创纪录的新水平: 118。
但是,危机的阴影又一次逼近了。由于资本家对前景过于看好,投资不断扩大,导致投资品价格不断上升,与1861年相比,1867年单座炼铁炉的产量提高30%,但苏格兰生铁的价格却反而上涨了23%。而与此同时,却由于产出迅速增加,销售日益困难,消费品价格开始回落。
事实上,早在1864年,英国铁路建设规模就缩减了40%,造船业也在1864年达到生产的最高峰并开始收缩。同时,由于大量进口印度棉花,英印贸易逆差在1864年高达3200万英镑,黄金外流严重,迫使英格兰银行提高贴现率。资金紧张,铁路投资收益下降,使一家信誉与英格兰银行相当的奥弗伦-格尼公司银行股票下跌。随后,该公司投资于其中的两家铁路公司破产,该银行公司也接着倒闭,并引发了全国银行系统的挤兑风潮。许多银行和金融公司的股票下跌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甚至六分之五。股票价格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天之内,市值损失高达13000万英镑。于是,实业扩张中的泡沫显现出来了。
这是英国经济史上的第十一次危机。由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也可以说是第十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867年春,英国棉花纺织工业生产缩减20%-25%,丝织品输出减少23%。毛纺织业出口1868年比1866年下降30%。生产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英国的重工业。1867年铁路建设比 1866年下降30%。1866年中,苏格兰地区137座炼铁炉大半停止生产。造船业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达40%。不巧的是,欧洲粮食连年歉收,1867年到1868年期间的小麦平均价格比1864年到1865年高50%-60%,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工业品市场需求。
英国的危机于1867年蔓延至法国。1867年法国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法郎。棉花消费量下降25%,停止运转的纱锭占总数的五分之一。棉纺织品的价格下降给毛纺织业和亚麻纺织业以致命打击。由于军事订货的增加,重工业的危机稍轻。但铁路建设规模也缩减了一半,1867年通车铁路总长度 1198公里,而1868年仅为613公里。
危机对德国的影响主要限于纺织工业,纺织品出口大幅度下降。毛纺织品从1865年到1867年下降52%。亚麻织品从1867年到1871年下降一半。棉纺织品情况较好,到1869年内才减少19%,但此期间价格也在不断下跌。重工业得益于军事订货,以及为调动军队而赶修铁路,生产下降历时较短,幅度较小。战争的另一个正效应是生铁进口量下降,使铁路订货主要被国内冶金工业吸收。
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内战一结束,物价就迅速下跌。但这主要是由于战争期间的通货膨胀。1866年到1867年,生铁、煤和铁轨的产量就都创造了新记录。原先生产武器的工厂转而生产机车、农业机器和其他新式机械,也增加了对金属的需求。英国危机降临后,英制品以更大规模涌入美国,打断了美国的战后繁荣。1865年上半年,输入美国的英国棉纺织品为2400万码,下半年就激增至9800万码。受害最深的是美国造船业。从1864年到1869年,造船业生产下降了34%。然而,美国造船业的危机不仅仅是周期性的危机。事实上,由于英国造船业的强大竞争力,美国造船业一直到19世纪末才重新达到或超过1864年至1865年的水平。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1873年—1879年)
由于美国幅员辽阔,铁路建设的潜力很大,南北战争结束又扩大了南部对北部工业品的需求,也加快了西进的步伐,铺设新线仍然有诱人的利润前景,故美国铁路建设率先走出低谷。1865年至1875年,全世界铁路线从14.6万公里增加到29.6万公里,其中美国占一半以上。从1865年到1873 年,美国铁路投资约20亿美元,其中在英国筹集的资金约占一半。如此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给英国重工业提供了强劲的需求,使英国经济走出危机。
1871年德国战败法国,实现全德统一,并获得法国纺织工业发达的阿尔萨斯和煤铁资源丰富的洛林,以及50亿金法郎的赔款,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为赶超英国,德国政府大量投资重工业,并努力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德国工业实力迅速增强。1873年,煤炭产量达2726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英两国。鲁尔区成为德国的钢铁工业、制造业和军火工业的集中之地,钢铁工业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但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较慢, 1871年时仍只及英国30年代的水平。
德国的兴旺是法国的衰落,大量赔款使法国税收沉重,债台高筑,经济发展缓慢,只在1873年危机前夕才出现一些繁荣景象。
在美、德两国繁荣的带动下,英国经济也摆脱了上一轮危机的阴影。从1868年至1873年,英国钢铁出口值增加一倍多,从1760万英镑增加到 3770万英镑,煤出口值从540万英镑增加到1320万英镑,但纺织品增加较慢,从7970万英镑增加到9420万英镑。但英国国内市场扩展缓慢,英国工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1970年,英国的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5%,生铁占50%,钢产量所占比例更高,英国的棉花消费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但是,美、德两国的经济高涨免不了投机泡沫,特别是美国,是在英国资本的刺激下膨胀起来的。投资和生产猛烈扩大,市场需求远远跟不上增长,结果便是投机破灭,经济萧条。
1872年,由于建设成本高涨,预期收益下降,美国的铁路线增长速度开始放慢,机车及铁轨订货开始减少。于是,铁路股票价格开始下跌。从下跌转为暴跌的,是开始于1873年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股市暴跌,24小时内股票贬值达几亿盾。维也纳交易所危机引发了第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金融市场的一片恐慌,铁路股票纷纷下挫。1873年9月,美国最殷实银行之一的杰依—库克金融公司因铁路投机破产,纽约股市狂泻,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交易公司相继倒闭,纽约证交所第一次关门10天。此后,美国铁路线增长率连续四年下降,生铁产量由260万吨降至190万吨,船舶下降 60%,机车下降70%。进口从1872年开始下降,连续四年,降幅达36%,其中铁和纺织品的进口分别减少了82%和45%-55%。只有钢产量保持增长,并于1875年大幅增长。
德国遭到重创。特别是重工业,迅猛发展后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生铁产量连续三年下降。危机爆发前的最高产量为224万吨,1876年降至185万吨,一直到70年代末,产量才达到并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克虏伯等大工厂解雇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工人。直到1879年和1880年,车床的开工率还只有 30%。轻纺工业发展缓慢,危机也就比较轻。1875年棉花消费下降了10%。农业却遭受沉重打击。随着水陆运输的畅通,美国、东欧和印度的粮食大量输入,粮价大幅下跌。
法国经济繁荣程度不高,受打击却不轻。1873年法国的棉织业产量减少40%,煤、铁的产量都大幅减少,而且萧条持续了很长时间。
主要工业国的经济萧条当然直接影响到英国。生铁产量,1872年为685万吨,1873年降为667万吨,1874年降至609万吨;生铁出口量的降幅更大,1872年为396万吨,1873年为347万吨,1874年又减至296万吨,1876年更降至259万吨。与此同时,铁路和造船业、机器制造业都下降了。
然而与美、德经济的下降幅度相比,英国还比较缓和。理由有如下几点:一,投机活动没有在英国国内市场上形成高潮;二,棉纺织业虽然价跌,但量还有所增长。这次危机主要是重工业危机,轻纺工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各国皆然。英国纺织工业竞争力强,受影响更小一些。三,由于固定资本投资周期延长,投资并未同步同幅下降。1873年至1878年间,纱绽总数仍在继续增加,炼铁炉数量也有所增加。铸钢和煤炭业投资也在继续。
但是,危机期间的投资扩张只能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从而意味着更大规模危机的来临。1878年10月,负债1200万英镑的格拉斯哥银行倒闭,继之,负债500万英镑的西英格兰和南威尔士银行宣告破产。于是,英国经济落入了更深的萧条。1879年,英国铸钢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实际产量只有100万吨。每吨苏格兰生铁的价格从1872年的102先令降至47先令。纺织工业也在劫难逃。1878年秋,兰开夏20%的纱绽和织机停工,60% 只能部分开工。
和以往一样,危机都促成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加速先进技术的开发和采用,提高生产集中或垄断程度。只是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物价下跌幅度大,走向垄断的过程更加自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1882年—1883年)
1878年到1879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并没有以往一样波及到美国和德国。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大英帝国开始走向衰落,而美国、德国则日益强盛。
为什么出现这一转折呢?1873年美、德陷入危机后,两国政府都大大提高了贸易保护水平。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关税即已达47%。战争结束后,主张贸易保护的北方工业集团取得胜利,而主张自由贸易的南方农业集团失败,美国关税进一步提高。18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继续实施高关税政策,特别是加强了对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的保护。与此同时,垄断组织广泛出现,成为非国家的贸易保护力量。在高关税和其他措施的保护下,美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成为重工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动力,主要工业部门的竞争力迅速提高。到1878年英国危机加深时,英国制品对美国倾销能力已经大大削弱了。
1873年危机也使德国决定性地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的残余。由于外国农产品的倾销使容克地主的收入下降,地主和工业资本家第一次在提高关税上达成一致意见。德国钢铁工业家为抵制英国钢铁制品进入,联合各行业企业主,成立德国工业家中央联合会,要求提高关税。俾斯麦也积极推动,他希望用高关税来增加税收,增强帝国财政和军事力量。这样,高关税就成为德国上下一致的利益所在。
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世界潮流,除英国外,其他各国都纷纷转向。此后,美、德等各国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为本国工业所占领,英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明显缩小,甚至英国的国内市场都开始受到美、德商品的入侵。这是一股决定英国走向衰落的历史大潮。从根本上说,这股潮流得以形成,是因为英国的国际统治经验还不够丰富,没有将它的世界经济优势转变成世界政治优势,没有花大力气在各国国内扶植自由贸易派,打击贸易保护派,从而无法决定或至少影响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内政治。一百多年以后,美国就比较善于将经济优势转变成政治优势了。历史是相信强权的,只有在政治上统治了各国,经济上的优势才能有保障。
贸易保护主义另一个后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下降了。一个国家陷入危机时,另一个国家可能还在继续高涨。而一个国家已经开始复苏时,另一个国家却可能深陷萧条。在程度上也有了新的特点。以往,受危机影响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国际竞争力和金融投机。英国竞争力强,可以转嫁危机,受危机影响较浅,其他国家则常常比英国更严重。金融投机强的,受危机影响深。此后,贸易保护程度对危机程度也有了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美国经济活动总量据世界首位,美国的经济周期对其他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换句话说,从1873年危机以后,美国危机的起迄通常主导着世界经济的萧条与繁荣。
除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外,带动美国走出1873年的危机的,是铁路建设的又一个高潮。危机挤破了泡沫,降低了建设费用,提高了技术水平,这样,向辽阔的中西部和远西部进军的铁路又可以重新开工了。从1879年到1883年,美国共建成铁路近5.3万公里,约占同期世界铁路建筑量的50%,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则增加了一倍,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开始与英国并驾齐驱。但是,美国钢铁工业仍不能满足铁路建设的需求,仍然需要大量进口英国钢铁,甚至开始进口一部分德国钢铁。于是,美国再次成为世界经济走向繁荣的龙头。
1882年,美国铁路建设退潮,引发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这期间美国建造了两倍于实际需要的铁路。平行铁路恶性竞争,竞相削减运费,使铁路经营入不敷出,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1883年伦敦市场上美国的铁路股票价格跌至面值以下。铁路投资骤然萎缩。1882年至 1883年,机车产量由2282台下降至800台,即下降65%。煤炭产量下降7.5%,生铁产量下降12.5%,棉花消费量减少15.4%,甚至一直增长的钢产量也下降了10.7%,出口减少13.4%,进口减少22%。从1882年到1886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萧条期间,美国的托拉斯大规模发展,遍及铁路、石油、食糖、肉类加工、煤、酒等产业,市场价格逐渐止跌回稳。这一方面促使公众反托拉斯运动的形成,另一方面却减轻了危机的深度,并为工人罢工取得胜利提供了经济空间。
英国经济早在1882年就开始下降,美国铁路退潮后,危机加深了。危机期间,钢产量第一次下降,达15.9%,棉花消费量缩减了19.7%,造船业下降最严重,达62.8%。1882年失业率为2.3%,1884年增至8.1%,1886年更达10.2%。
法国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1882年,联合总银行,里昂和罗尔银行倒闭,震惊全国。同年企业倒闭达7000多起。从1884年到1886年,破产企业数和失业人数都进一步增长。从1882年到1885年,进出口连续几年下降,出口共下降13.6%,进口共下降15.2%。煤、铁的产量,棉花的消费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德国的情况稍好。由于贸易保护和国内工业卡特尔化,德国工业的竞争没有出现大规模投机浪潮,受外国廉价商品的倾销影响小。只有对美国出口的钢铁和机器下降幅度较大。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1890年-1893年)
1886年以后,铁路建设再一次高涨。从1885年到1892年,全世界修筑的铁路线达19万公里,是上次高潮的近一倍。其中美国就修筑铁路 7.5万公里,比上次高潮多一半。这一时期还开始了电气革命,电灯、电话、电车、电动机等不断问世,形成一个又一个新产业。但这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导者已经不再是英国,而是美国。
在铁路建设和电气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兴建了大批煤井、铸钢厂、炼铁炉,仅新建成的煤矿生产能力即达6000-7000万吨。1892年,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向全国400多家电车公司供应设备。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移民入境和新土地开拓,使美国的国内市场猛烈扩大。在欧洲,德国工业建设规模跃居第一位,钢的生产能力扩大了一倍,新增采煤能力1800-2000万吨。英国也在发展,铸钢工业的生产能力扩大了半倍,采煤能力也继续增长。法国仍然是以轻纺织工业发展为主,从1882年到1892年,纺织工业设备的增长速度仍比采掘、冶金工业中的快,与美国和德国的情形恰成对照。总的来看,法国的发展远远地落在德国后面。
但是,德国也最先爆发危机。1890年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此后股价连续下降两年多。从1890年到1891年,破产事件约1.5万起,铁路建筑规模缩减了60%。适逢农业歉收,危机更加严重。
美国的危机比较曲折,但却更为严重和漫长。1890年,美国即发生金融危机。1891年上半年,生铁、钢、铁轨和机车,以及轻工业的生产都下降了,但下半年又迅速好转。1890年再次陷入危机。从1893年1月到8月,工业股票平均市价下跌近一半。一年内有600多家银行和信用机构破产,各类破产事件超过1.5万起。1894年,94条铁路被拍卖,资本总额达11亿美元。在危机中,钢产量下降了18%,生铁产量减少了,铁轨和机车产量分别下降了47%和70%。金属和金属制品价格指数下降44%,纺织品价格指数下降了26%。萧条一直到1895年,美国经济才进入复苏阶段。
英国的危机也始于1890年,采煤量下降11%,生铁和钢产量分别下降19%和18%,船舶吨位减少32%,出口缩减18%,进口减少8%。
1890年开始,危机也降临到法国各工业部门。但在采矿冶金部门,直到1893年才明显表现出危机。危机期间,铁轨和船舶生产分别下降34%和37%,棉花消费量减少23%,出口下降了18%。
这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法国终于加入了贸易保护主义潮流。1892年法国制定了《梅利奈税则》,大大提高了进口工业品关税率。物极必反,法国在吃尽了自由贸易的苦头后,所实施的保护政策是全欧洲最严厉的。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1900年-1903年)
德国经济于1893年开始复苏,美国1895年,英国比美国还晚一些。这一轮高涨是钢带动的。短短几年间,世界的煤产量增加65%,生铁产量增加70%,而钢产量增加将近两倍。大部分铁都被炼成了钢。美国1890年的钢产量为1427.7万吨,1900年达到1018.8万吨。由于提炼技术不断进步,钢轨的价格从1873年的每吨120美元,降到1898年的17美元。而美国最大的卡内基钢铁公司还依然利润丰厚,每年达2000万美元之巨。钢材价格的不断下降,使一切钢制品,如机器、工具、铁轨、桥梁、机车、轮船等的需求都迅速扩张,从而带动了新一轮经济繁荣。
但是,危机还是不邀而至了,这次危机是从俄罗斯开始的。1892年至1893年起,俄国出现其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可观的一次高涨。从1890年到1900年,俄国铺设了22600公里的铁路。顿巴斯的煤、巴库的石油、南方的冶金业都有长足的进展。到90年代末,俄国的生铁和钢产量已超过法国而居世界第四位,铁路线的长度仅次于美国。但是,俄国的发展主要是靠外国资本和进口机器、铁轨进行的。1890年,外国资本在全部股份资本中约占25%,到 1900年则占40%以上。主要投资者依次为法国、比利时、德国。外国投资者看中的是俄国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当他们在本国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出路时,就把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因此,这一轮高涨既是俄罗斯大规模开发的开始,也是俄罗斯经济的进一步殖民地化。迅速而持续的扩张自然引来狂热投机,滥设企业,虚估前景,股票和债券高溢价发行。结果,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
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并向俄罗斯大量出口的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最先跟进,英国尾随其后。美国的危机发生得较晚,比较曲折,但程度却最严重。 1900年生产已经开始下降,市场信心开始失稳,1901年5月,纽约股市暴跌。但很快又上涨。1901年和1902年,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还在继续,生铁、钢和煤的产量都有所增长,直到1903年,美国才爆发全面危机,并转入萧条。危机期间,美国的生铁产量下降8.4%,钢产量下降7.3%。1904年铁路修筑量比1902年减少36.4%,机车产量缩减33.2%。1904年失业率高达10.1%,工资降低10%-20%。在失业增长和名义工资降低的情况下,房租等生活费用却反而出现上涨。这是垄断组织哄抬物价的结果。最终,工人的购买力进一步缩小,危机也就更加延长了。
这场危机戏剧性地展示了英国和德国的竞争地位的消长。由于德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先进程度、生产集中程度都高于英国,而且采取鼓励输出、限制输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德国钢铁大量出口英国,并占领英国的海外市场。1900年到1902年,德国黑色金属的净出口增长3.5倍,从1900年的净出口 71.5万吨,增长到1902年的320.9万吨。与此同时,英国黑色金融进口额在1900年到1904年期间增加了62%。这就使德国能够尽早摆脱危机,而英国的危机则被延长了。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崛起,面对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潮流,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动摇了。英国内阁以张伯伦为首的集团开始主张恢复保护关税,取消自由贸易,代之以“帝国国内特惠关税”。这一主张得到了重工业的大资本家们的拥护。但是,由于英国鼓吹自由贸易日久,以欺人始,以自欺终,这一有利于英国长远利益的主张并未成为新政策。
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1907年-1908年)
1905年,美国最后一个摆脱危机并迅速转入高涨。这一次高涨不仅时间短,而且强度弱,但投机程度却很高。这一时期,一些新兴工业崛起,如电力、汽车、化学等。从1902年到1907年,美国的发电量从48亿度增至106亿度,增长了1倍多。1900年至1907年间,世界汽车产量由7000 辆增至8.4万辆。在德国,化学工业的从业人数从1900年的15.3万人增至20.8万人。法国的汽车工业格外引人注目,1907年,法国已经生产了 5.5万辆汽车,超过美国的4.4万辆。但是,带动这一轮高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铁路和重工业建设。1905年至1907年,美国建成了25000公里铁路,使用了860万吨钢轨,生产了2万台蒸汽机车和69万节车厢。
有这许多新兴工业的崛起,这一轮高涨本来可以指望持续时期比较长。但是,创业投机猖獗,使这一轮高涨暴起暴落。在美国,这一时期大量个人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发行掺水股票,从中牟取暴利。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来资助创业投机,1906年,吸金融投机吸引到美国的资本总额达5亿美元,美国信贷机构投入的资金约为3亿美元。这段时期,英国新设企业2.24万家,德国新设企业的资本额达15.54亿马克。美国和德国的投机活动最为强烈,而英法的资金则被卷入其中。在英国和法国,70%-75%的有价证券是外国债券。因此,美国与德国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这一轮高涨的新建生产能力大部分都是在 1906年到1907年建成投产的,由此带动原材料价格的飞涨。1907年铁的最低价比1901到1905年间的最低价上涨了39.2%,铜价上涨了一倍,铅价上涨了92%。
如此高的价格是很难被有限的需求接受的,于是泡沫破灭的时机又成熟了。1907年到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个,负债达 3.56亿美元,大多数银行则停止支付现金。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他们拥有股票和债券6.1亿美元,铁路长度1.3万公里。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在美国,这次危机引起的生产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以月度数字计算,钢产量下降近60%,生铁38%,机车69%,货车车厢75%,新建铁路量46%。1908年,新建筑合同减少23%,钢托拉斯所属企业一半以上停工。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
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的英国首当其冲,危机深度仅次于美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20%,生铁产量下降11%,钢产量下降19%,新建船舶吨位减少48%,棉花消费量下降14%。从1906年到1909年,生铁价格下跌25%。
危机在德国也十分严重。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20%以上,钢产量下降13.1%,已竣工商船吨位减少三分之一,建设业损失最惨重,业务量缩减36%,与此相应,水泥等建材工业产量下降近一半。轻工业损失也不小。棉纱和棉布的出口减少18%,棉布价格下跌23%。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但由于该行业垄断程度高,黑色金属的价格竟提高了14%。
1907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6.5%。其中丝纺工业危机最严重,丝织品出口减少了24%。危机不但使工人生活恶化,甚至教师与国家公务人员的生活都受影响,工会活动活跃起来。1909年,巴黎邮电职工大罢工,一时电讯中断。
这次危机以后,德国工业实力已经明显超过英国。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的总和还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电气、化学等工业成为德国的骄傲。造船工业在1896年以前还不具规模,1899年至1913年间,每年平均造船30.5万吨。到1913年,德国轮船总吨位达到510万吨。德国海军实力已经接近英国。虽然如此,英国还拥有重大优势:庞大的殖民地,巨大的商船队,数额巨大的资本输出。德国认为,其实力与海外殖民地规模很不相称,而殖民地的重要性在经济危机时期更显重要。于是,从经济战争转向军事战争的时机渐渐成熟了。
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然而,这一轮经济高涨的主要动力却是军备竞赛。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已初露端倪。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转入战时计划经济,危机遂告消失。
十七次经济危机(1929-1933)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
    1920-1921年以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其中尤以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引人瞩目。美国的经济高涨虽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间性危机中断过,但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实际工资也有所增长。这一时期,共和党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对垄断资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业的税负很轻,对垄断组织的发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实际上已不执行。这些政策,刺激了技术发明和新兴工业的发展。20年代是美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时期,1919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已达150多万辆,到1929年猛增到将近540万辆,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辆汽车,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部门,它的发展也推动了钢铁、橡胶、石油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当时的钢和生铁的产量分别达到5700万吨和430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如电气业、建筑业、化学工业和公用事业等部门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家用电气产品总值在1921年还只有1060万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亿美元。在战争期间,民用建筑几乎停止,住房十分紧张,房租高昂;战后大兴土木,每年建筑费用均超过70亿美元,1926年的建筑费用甚至高达110亿美元。从1919至1929年,汽油产量也从8600万桶激增至4.39亿桶。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国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亿美元增为1929年的878亿美元。1929年,美国拥有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总额90亿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产的高涨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胀。从1923-1929年,美国有价证券的发行额达490亿美元,仅在1928和1929年间,就发行有价证券180亿美元。证券交易所疯狂的、规模空前的投资使证券价格不断上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平均价格1923年初不过98美元,1929年初涨到306美元,1929年9月达到了最高峰,涨到365美元。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1900-1934年的市场表现
    当时购买证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证金,参与证券投机的人都靠借款来购买大量的证券,2∕3的证券交易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证券市场投机犹如一股潮流,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报纸上的议论资料。证券的投机狂热助长了繁荣的幻景。
    在投机活动上,堪与证券市场等量齐观的还有狂热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在这种活动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断增加,这对於钢铁、木材、采矿等基本建设有关的工业部门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这狂热的年代里,舆论大肆宣扬『永久繁荣』和『美国例外论』,似乎美国已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之外,再也不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了。就连美国总统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职演说中,也高唱要消灭贫困。
    工业的『合理化』运动和汽车、奢侈品等新工业的扩张,还使得整个『繁荣』时期中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趋势加强,中小企业和独立的小生产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运。在1927年,美国全国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占有全国公司总收益的近70%,其馀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润。
    由此可见,美国以至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犹如被吹得过大的气球,随时有一触即爆的危险。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终於爆发了。危机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爆发。美国工业生产在1929年6月达到最高峰,10月间工业生产指数开始迅速下降,市面也逐渐衰落下去。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破产,特别是23日、28日和29日连续发生大破产,有价证券的行市狂跌不已。在惊恐不定的几天内,第一流有价证券的行市竟下跌了40-60%。不少证券持有人迅即破产,茅盾在其小说《子夜》中所描述的资本家跳楼自杀的事情在美国频频发生。
    证券交易所破产的浪涛波及到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交易所也相继破产。1929年秋季证券交易所的破产是其生产过剩危机加深的信号。此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持续下降,商业继续萎缩,失业不断增加。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才开始从危机转为萧条。
    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之前历次危机所从未有过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而且,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以美国为例,由危机时的最低点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所需的时间,煤、生铁、钢等都长达四十多个月。因此,1929-1933年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的危机的极度深刻性和其空前持久性结合在一起,使这一次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它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幅倒退,使整整几十年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付之东流。『一战』前的各次危机通常使生产水平倒退一二年,倒退四年或四年以上的情况极少。而
    1929-1933年的危机却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这次危机不仅限於生产和商业范围,而且也扩展到银行信用系统,以及外汇和债务等领域。生产过剩危机中商品价格下跌,使工业资本家、手工业者、农民等债务人难以支持,从而使许多公司和企业主遭到破产。美国、德国和法国有几万个股份公司因此倒闭。不仅资本家破产,而且实际上某些资产阶级国家也破产了。
    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宣布英镑贬值,震动了世界各国。英联邦以及许多同英镑联系的欧洲国家的金本位制都跟著垮台了。1933年3月间,资本主义世界信用、货币制度崩溃的浪潮袭击了美国。美国银行倒闭之风更加剧烈。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企业倒闭252000家。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其就职之日,不得不宣布银行『休假』,随即关闭纽约金融中心,并放弃了金本位制。
    1929-1933年的危机是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於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乾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凯恩斯主义企图利用加强『国家乾预』经济的人为措施来克服危机,消除失业和防止革命。
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年-1958年)
二战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图。战争期间,美国非但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其生产能力反 而有了巨大增长。从1939 年到1942年,美国工业生产即增加近一倍,1945年又比1940年增加116%。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4.6%, 出口贸易占23.9%,还集中了世界3/4的黄金。不仅如此,美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明显。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英国的3倍,西德的 4倍,是日本的更多倍。美国制成品的生产为西德的6倍,为日本的30倍。美国煤矿的生产率比英国、西德高3-4倍,是法国的7倍。因此,战争刚结束时,美 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取得最有利的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 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 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最重要的是,美国以防止德、日再次侵略他国为名, 制定了拆毁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能力。如果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则美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和日本将成为美 国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加工地,那里的经济需求将无法增长,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繁荣期也就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商业野心并没能实现。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随着拆毁德、日两国军事 工业的进程的开始,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不得不更弦改张。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 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 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 出口。此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发了一笔战争财。此外,美国以盟国的保护伞自居,军费长期居高不下,也增加了美国产品的 出口成本。这些措施从效果来看,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 大,给美国商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产品输出美国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保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 性循环。
这一时期的经济周期呈现出若干新特点。其一是,危机期间物价上涨,即所谓“滞胀”。形成滞胀的原因很多。从微观机制上看,二战以后,工会力量普遍增强,形 成所谓名义工资的增长刚性,而雇主对付工资增长的办法便是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形成工资与物价螺旋上涨的成本推动型长期通货膨胀趋势。石油涨价也可归于这一 大趋势,但情况更复杂一些。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由于石油生产国相互竞争,石油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而相应的工业品却不断涨价。石油生产国之间加强 团结后,就相当于工人加强了团结,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导致物价上涨。从宏观上看,二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各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用财 政和货币手段扩大需求,需求拉动型的涨价成为通货膨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汇率贬值成为国际竞争的战 略工具,从而使通货膨胀带有主动的战略意义。因此,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通货膨胀是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长期现象,只是程度有别而已。但是,与二战前相同的 是,国内国际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尤其是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过多投资追逐过狭市场的矛盾并未解决,因此世界经济危机还是会不断降临,只是危机更多地表现为 企业破产、开工率下降、投资下降、库存增加,而较少地表现为价格下降。
   另一个新特点是危机的同步性下降,即使是同步性危机,其严重程度也相差较大。其原因在 于,各国经济竞争力距离较大,各国干预经济的程度增强,因此各国经济的独立性也有所增强。例如,从1950年到1966年,美国发生过1953年到 1954年危机,1957年到1958年危机,1960年到1961年危机,而此期间西德经济却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危机,只是每次美国危机时西德的经济增 长率都有所下降。1966年到1967年,西德经济发生危机,但美国此时却正经历着二战后的一次长期繁荣。但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各国竞争力 差距再度接近,各国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危机的同步性又显著增强。继 1973年到1975年的严重世界经济危机后,西方各国都经历了一段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期,接着就是1979到198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失业率都上 升到空前水平,然后是1990年到199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无一例外深陷其中。九十年代后,美国经济表现异常,在欧洲和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前提 下,走出了一波低通胀高增长的所谓“新经济”,其实是巨大的泡沫经济,似乎各国危机的同步性又被打破了。但紧接着就是自2000年3月开始的更加严重的世 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泡沫破灭,带动欧洲、日本经济进一步衰落。
1957年-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在二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国际经济良性循环阶段发生的。问题在于,良性循环中各方的收益却并不平衡。日本 和西德工资低,货币定值低,随着投资不断扩大,其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贸易顺差不断增长。而英国和美国则相对衰落,经济增长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英国 存在经常性的贸易逆差,英镑危机频繁;美国的贸易顺差也不断缩小,至1958年时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大量黄金外流。
危机以前,各发达国家都出现投资高涨,其中以日、德为最。从1955 年到1957年,美国的投资增长率也超过10%,被认为是战后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但是,由于美国的工资和汇率较高,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美国的投资最 容易出现过剩。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国经济落入危机,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13.5%,钢铁和汽车等部门的生产量下降一半以 上(这两个部门正是日本和西德发展最迅速的部门),1958年第三季度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下降15.6%,失业率上升到7.5%,是危机前的一倍。与战前危 机不同的是,这次危机并未导致物价下跌,相反,危机期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4.2%,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2.2%。因此,危机并没有增强美国的出 口竞争力,相反,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削弱。1958年美国出口总值下降了14.3%,贸易顺差从1957年的65.1亿美元减少到35.7亿美元。与此同 时,美国资本输出和海外军事开支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逆差。这样,美国的危机持续时间延长了。
危机迅速波及加拿大、日本及西欧各国。由于日本对美出口依赖程度高,日本的危机深度和持续时 间仅次于美国。日本危机持续13 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0.4%,批发物价指数下降7.4%。英国(忽略加拿大,因加拿大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业强国)紧随其后,危机持续13个月,工业生产下 降3.7%。而西德的危机持续时间却只有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仅为1.4%。由此可见,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震中和首发地, 但是美国经济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不足以向外转嫁危机,因此不能最先摆脱危机。相反,西德经济却具备了向外转嫁危机的能力,成为摆脱危机的领头羊。
美国仍然用财政和货币两手对付危机。财政方面主要是增加公路和住房建筑支出(36.5 亿美元),增加军费(58亿美元),从而使1958年1959年国债总额增加142亿美元。在滞胀的前提下,支出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的 难度加大。提高利率,则通货膨胀可以控制,但危机会加深;反之,则通货膨胀会加剧。无论如何,美国于1959年2月工业生产指数超过危机前最高点,进入周 期性高涨阶段。但高涨仅持续一年,又落入1960年-1961年危机中。这次危机一定程度上是1957-1958年危机的余震,也是美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 下降的体现。危机期间钢铁产量下降48.2%,汽车产量下降43.3%,建筑业下降33.6%。失业率最高上升到7.1%,全失业人数达500多万,半失 业人数400多万,在业工人的工资也有较大下降。危机期间,还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危机随后即影响了英国、西德、日本等各国,但除英国外,程度都比 较轻,因此这次危机没有被认为是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年到1975年)
从1961 年到1969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8年的繁荣期。危机使美国工业的工资成本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美国的出口竞争力有所改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大力推 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越南战争不断升级带动军费支出猛增,国内需求不断膨胀,更重要的是,六十年代是美国企业设备更新的高潮,企业现代化投资占全部厂房设备 投资的60%-70%,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高达3.4%。这一繁荣期可分为两个阶段,1961年到1965年为第一阶段,经济增长迅速,物价比较稳定。 此后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至1966年下半年即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就国际经济而言,1965年上半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1966年至1967年 西德爆发经济危机,增加了美国进出口的压力。只是由于侵越战争升级,军费开支猛增,才阻止了一场危机的到来。代价是累计财政赤字高达604.5亿美元,再 加上信贷扩张,为7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同时,美国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到1968年时已不到10亿美元,国际收支则连年巨额逆差。1969年 至1970年,由于尼克松采取紧缩性政策,并开始分期从越南撤军,美国经济终于开始新一轮危机。危机从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止,工业生产下 降8.1%,其中设备和耐用品制造业面临日本和西德的激烈竞争,降幅最大,分别达17.4%和15.6%。失业率上升为6.1%,而且带有长期性和结构 性,1972年经济进入新的高涨阶段后,失业率仍停留在5%的水平上。此次危机还伴随着严重的财政货币危机,通货膨胀加速发展,美元危机频仍。1970 年,美国财政赤字和国债猛增,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扩大,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但是,这次危机对西德和日本的影响仍然较小,虽然德、日两国生产亦一度有所下降,但是它们的 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由于德、日两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加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美元贬值、减税、扩大政府支出、加速折旧等一系列措施,美国的危机亦得以摆 脱,从1972年起,美国工业生产又进入周期性高涨。
这次高涨持续了23 个月。由于美元贬值,美、日、德之间的竞争进一步激化。为增强各自的竞争优势,除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以外,各国制造企业纷纷开始向海外迁移,世界市场需求进 一步萎缩。因此,全球范围的生产过剩加速到来。终于,1973年12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
触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在美国,危机从1973 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N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其中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受打击尤为严重。固定资本投资共缩减 23.6%,企业的设备投资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业和银行倒闭均创下战后的空前纪录。失业率高达9.1%,失业人数达825万。道·琼斯 指数从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达41.9%。而与危机相伴的,则是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1974年美国消费物价上涨11.4%,1975年 上涨11%。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在1973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又在1975年春或夏走出危机。
日本受危机的打击更严重。因为日本的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石油价格暴涨后,不但国内需求萎 缩,而且国际收支出现困难。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了20.6%,超过其他主要工业国。纺织、造船、汽车、钢铁、建筑等主要工业部门生产均大幅下降。 1974年,日本企业倒闭数创战后最高记录,达11738家,倒闭企业的负债总额比1973年高88%。1975年倒闭企业超过1.3万家,刷新了记录。 这一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在这一轮倒闭风潮中倒下,如阪本纺织公司,东京钟表公司,“兴人”公司等。其中仅“兴人”公司一家即负债2100亿日元。官方公布的 完全失业人数高达112万,也创战后最高记录。
英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1%,其中粗钢产量跌到12年来的最低水平,小汽车产量下降了 12%。大批企业倒闭,565的企业开工不足。危机中最高失业月份的失业人数达125万。企业纯利率从1973年的7.8%下降到1974年的4.9%和 1975年的3.6%。英国股市崩溃,1974年12月股价比1972年8月的最高点跌落了 76.2%。由于英国工业国际竞争力低下,危机期间贸易逆差上升到123亿美元,比1973年增加了115%。在生产下降的同时,1974年消费者物价上 涨率却高达15.9%,1975年又增加到24.3%。批发物价指数更高,1974年达48.9%。
西德的工业生产下降10.9%,首次达到两位数;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8.6%,失业人数增至119.4万,失业率从1972年的1.1%迅速上升到1975年的4.7%。但总的来看,西德受影响的程度比美、日、英等国轻。
为摆脱危机,美国的对策是赤字财政。1975 年财政赤字高达532亿美元,是二战后赤字最高年份1968年(当时正值越战高峰)的两倍多,而且此后财政赤字基本上是有增无减。西德三级政府的财政赤字 从27.8亿马克增至585.5亿马克,而1966年到1967年危机时财政赤字最多仅为70亿马克。英国着重控制通货膨胀,通胀率从1976年的 16.5%下降到1978年的8.3%,而代价则是经济增长缓慢,工业生产直到1978年才恢复到危机前的最高点,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
日本的应对措施看来最得力。在萧条期间,日本企业减量经营,抑制企业规模的扩大,同时加强技 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生产能力数量扩大的投资占设备投资的比重1965 年占57.5%,1971年为49%,1975年下降为24.3%,1978年更降为15.3%。经过技术改造,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其中人事费 下降27.8%,金融费节约27%,库存费用节省8.9%,营业所和工厂关闭节减费用9.5%,其他费用23.9%。以钢铁工业为例,连铸比从1973年 的21.2%提高到1980年的60.7%。日本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35-0.4之间,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为0.76。这样,日本既 有效地抑制了生产过剩,同时又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顺利渡过1980年-1982年世界经济危机奠定了基础。
二战后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80年-1982年)
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回升、增长乏力,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美国经济从1977年1月到 1980年1月为高涨阶段,但37个月时间里工业生产仅增长15.4%,折合年均约4.8%,比以往各次高涨都低。英国则直到1978年才恢复到危机前最 高点。连德国、日本经济都落入滞胀,无法自拔。
然而,旧账未清,新账又至。1979年下半年起,各主要工业国再次陷入危机,而且危机程度超过上一次。在美国,危机历时三年左右,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 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37.29美元。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 缩,从而触发了经济危机。公司纳税后利润在1982年仅为556亿美元,比1979年下降43%。企业倒闭数急剧增加,相当于1933年的水平。失业人口 从1979年611万增至1200万,失业率高达10.8%,刷新上一次的记录。危机期间,物价普遍大幅度上涨,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高达 13.4%。对外贸易逆差也创下364亿美元的新记录,出口值从1981年第二季度到1983年第二季度下降19.8%。
英国于1979年7月陷入危机,于1981年5月达到最低点。工矿业生产指数降幅为12.1%,刷新上一次危机的记录。其中纺织、冶金、和建筑业下降最 大,1981年第二季度与1979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9.3%,29%和18.6%。如果不是北海油田的开发,1980年英国工业生产还要下降 8.2%,GDP还要下降3%。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猛增。1980年8月失业率达8.3%,失业人数突破200万大关,仅次于30年代的大萧条。和美 国同样的是,物价上涨率达两位数,1979年、1980年、1981年的消费者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3.3%,18%,11.9%,只是由于撒切尔政府采取 以抑制通货膨胀优先的政策,1982年通货膨胀率才降到8。6%。其代价是经济进一步衰退,1979年,1980年,1981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 8%,-2。4%,-2。4%。
    由于西德马克不断升值,工资成本提高迅速,国际竞争力下降较快,西德的危机更严重。从1980年3月到1982年12月,西德的危机持续了 34个月,时间之长远在其他各国之上。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了11.7%,固定资本投资下降25.4%,失业率从3.7%上升至8.6%,失业人数从 81.8万猛增到203.2万,同时,则是物价年平均上涨率高达35%。为了应对危机,三年里政府的财政赤字分别达到574亿、761亿和700亿马克, 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1980年时逆差高达286亿马克。
日本受危机的影响最轻。危机持续时间最短,没有出现连续6个月的生产下降,而且生产下降幅度很小.以年率计算,1980年,1981年, 1982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3.5%,3.4%,3.4%;工矿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7%,0.95%,0.35%。同时,物价上涨幅度比其他 国家小。只所以如此,是由于日本企业将上一次危机变成了技术更新的强大动力,重新赢得了国际竞争优势。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结束后,日本节能型的家电、汽车 涌向世界各国,国际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1985年起,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二战后第四次世界经济危机(1990年到1991年)
   在1980年-1982年的危机中,面对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困境,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分别在美英两国发动了一场反凯恩斯主义革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 首要目标,而置失业和生产下降于一旁,结果危机迁延反复,变得更加深重。里根政府的对策是借失业削减福利,削减工人工资,强硬打击罢工,同时削减税收,给 企业以各种税收优惠,刺激企业投资,更为重要的是,里根政府在理论上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同时,实践上大规模增加军费,增加国内需求。这两手相配合,终于使美 国经济于1982年底摆脱危机,进入自70年代以来少有的持续高涨阶段。1983年到1989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年均达3.2%。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 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失业率降到5.3%,通货膨胀率降到3.5%-4.0%之间。
   这在七十年代末期的美国经济学界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成就。其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在里根政府的经济反革命政策作用下,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降至 低于西欧主要工业国的水平,使得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际竞争力。1985年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又严重地削弱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其次,里根赶上了 石油和初级产品降价的好时代。石油价格在1986年3月一度降到12美元每桶。考虑到七十年代以来持续的高通货膨胀率,这一价格已经接近第一次石油危机前 的水平。与涨价相反,降价扩大了市场需求,并且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但是,仅有这两条还不足以维持长达8年的繁荣。里根8年任期内,累计财政赤字达 13382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672亿美元,是70年代财政赤字水平的近4倍。在此期间,不仅政府债台高筑,个人通过分期付款和信用卡贷款方式积累的债 务也急剧增长,而且股票价格在1980年到1989年间上涨了181%,推动了个人需求的增长。
   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却是一波三折。先是从1983年到1985年强劲扩张,国际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全世界惊呼日本的经济侵略。接着是在美国和欧洲各国的 压力下被迫使日元升值,从1985年2月到1986年8月间,日元竟升值69%,到1988年又上升28%,这就使日本进口大增,出口停滞,国际竞争力被 严重削弱,1986年日本工业生产下降0.2%。随后,日本经济被泡沫化,内需旺盛,大批豪华型服务项目、娱乐设施、高档轿车纷纷上马;企业大量投资,从 1988,1989,1990三年的设备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4.8%,16.6%,12.4%,投资额超过美国同期的投资额;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狂涨,日经 指数从1985年的12755点,涨至1989年末的38915点;贸易顺差大幅度下降,从1986年的1000亿美元下降到1990年的700亿美元。 但是,泡沫经济毕竟不能持久。1989年底起,泡沫开始破裂,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
   西德从1983年1月起开始经济回升,但增长乏力,曲折较大,失业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1983年1月失业率8.9%,到1985年10月,升 至9.2%。1983年-1990年平均失业率高达7.3%。这一失业率高于日本(2.7%)和美国(6.7%),但低于同期英国(9.55%),法国 (9.72%),意大利(10.65%)。当然,以失业为代价,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1983年到1990年间通货膨胀率仅为1.88%,是主要工业国家 中最低的。在失业的压力下,八十年代名义工资增加缓慢,实际工资有所下降,使得进出口连续保持顺差。
   八十年代的繁荣极不平衡而且酝酿着更大的危机。以跨国公司为后盾的保守主义的经济势力主宰各国,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工人的福利和工资削 减,失业率居高不下;相应地,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相互竞争,初级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发达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债务也越来越沉 重,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唯一从中获益的是发达国家的各垄断财团和跨国公司。但是,到八十年代末期,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能力投资过度,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 又降临了。
   实际上,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算起,美国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1987年第四季度为最高点,接近7%,从 1988年第一季度开始即逐季直线下滑,到1989年第二季度降到1.7%,第四季度降到接近零,到1990年变为负增长。这次危机从表现上看似乎比较温 和,实际上其严重程度比上一次更甚。这次危机经历了历时约两年半的始发阶段,即1987年10月至1990年初,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又经历了 历史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共历时五年又三个季度,呈现W+W型。直至1993年9月23日,美国财政部长小劳埃德·本森特在华盛顿就即将举行的七国集 团财政部长会议一事向新闻界吹风时,仍将包括美国在内的七国集团的“经济衰退”比做一架等待起飞的飞机,说“我们至今还没有滑出跑道”,并呼吁日本和西欧 作出努力,“以避免发生连续第五年的全球经济萧条。”在危机的恶化阶段,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5.2%,1990年企业破产数达6万家,8月以后每周宣布破 产公司达1500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也严重衰退。1991年上半年企业破产430033家,其中商业、服务业、运输和公用事业占56.6%。失业 率于1992年6月达最高值7.8%,但直到1993年8-9月间,仍达6.7%,高于危机始发时的5.5%。
   日本的情况更糟糕。从1991年起,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危机或萧条。从1990年到1992年8月,日经指数下跌了62%。1992年日本股票市值与土地 市值共损失406.9万亿日元,相当于该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65.4万亿日元的87%。在泡沫高涨的年代里,日本金融机构持有大量股票和房地产,并且还大 量贷款给股票和房地产的投机者,形成丰厚的账面资产和利润。泡沫破灭后,资产转眼间成为负债,银行的不良债权大幅度上升,多家信用社和银行倒闭。其中日本 最大的信贷联盟宇宙信用社的不良债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72%,消息传出,该信用社即发生挤兑风潮而倒闭。日本大藏省1995年6月公布,日本金融机构的不 良债权为40万亿日元,相当于全部放款额的6%。后来的情况表明,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泡沫破灭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萎 缩,其次是营业外亏损增多,第三是流动资金缺乏。因此,工业生产连续3年下降(降幅为11.8%),企业设备投资连续3年下降,企业经常利润连续4年下 降。
   为摆脱危机,日本银行连续8次降低利润,1995年8月竟至0.5%,仍然不能奏效。从1993年起,财政出现赤字并且逐年加大,至1995年赤字占 GDP的3.9%,经济情况也不见好转。但是,在萧条期间,日本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很高,每年约为1000多亿美元,出口数量逐年增多。同时,日本海外投资 的利润回流也不断增加。1985年海外利润回流为24亿美元,1989年即增至163亿美元,1994年更增至410亿美元。回流的利润和贸易盈余缺乏投 资出路,在日本银行低利率的逼迫下,纷纷投入美国证券市场,是促成美国九十年代股市狂涨的重要力量。在日元升值一倍,日本工资增长率远高于美国的情况下, 日本产业仍然展示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如此巨大的贸易盈余和利润回流下,日本经济仍不能摆脱萧条,说明日本此次萧条之严重。九十年代后半期,日本 经济稍有回升即又跌落,东南亚金融风暴后,日本经济更加萎迷不振。九十年代的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时至今日,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日本经济衰退之势 加剧,日经指数跌破10000点大关,日本银行体系的坏账进一步增长,而日本政府却已经债台高筑,累计债务高达GDP的130%。现在还看不到日本经济回 升的前景。
   在美国陷入危机时,由于两德统一,西德正处于“统一景气”中。为接管东部地区,统一后的德国政府每年投入1500亿马克,形成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德 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89年的4.0%升到1990年的5.5%和1991年的4.9%,机器设备投资增长率1990年、1991年分别为13.2%和 9.1%。但是,投资很快饱和,而国际市场却仍处在萧条之中,于是德国经济于1992年第二季度起陷入危机。危机是严重的,20个制造业除原油提炼外都出 现负增长,且传统的优势行业遭受的影响尤其严重。其中,汽车业下降18.4%,机械制造业下降11.3%,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实际下降达1.8%(西 部地区为2.4%)。失业率直线上升,1993年底西部为8.9%,东部为17.1%。这次危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超过西德前三次危机,除周期性因素外,八 十年代以来,德国相对工资水平的提高也是重要原因。1992年,德国全年实际工作时间只有1519天,美、日分别是1857小时和2007小时。1994 年,德国西部地区工人的小时工资为43.97马克,而其主要竞争对手日本仅为36.01马克,美国仅为27.97马克。此外,德国的社会保障费用已达工资 总额的85%,占财政支出的1/3。这样,德国的直接和间接工资成本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由此付出的代价,一是即使在经济恢复增长后失业率仍居高不下, 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全德失业率分别高达9.6%、9.4%、9.3%、11.1%。二是进出口顺差缩小,国际竞争力削弱。三 是财政赤字继续扩大,1996年债务总额达国内生产总值的62%。
由此可见,除美国以外,日本、德国及西欧主要国家事实上并没有彻底摆脱战后第四次世界经济危机,而是陷入了长期萧条。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高度流动性,日本和西欧以及第三世界各国的经济萧条,反而促成了资本源源不断流入美国,使美国经济获得了意外的营养。
从1993年底起,美国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新的高涨期。
二战后第五次世界经济危机(2000年--)
   美国这一轮经济高涨可谓声势夺人,同时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三大目标,被称为“新经济”。从1994年到2000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 4.3%,失业率降至5%以下,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3%以下,财政赤字也逐年减少,1993年到1997年财政赤字分别为2903亿美元,2594亿美 元,2030亿美元,1638亿美元,1073亿美元,226亿美元,至克林顿任期末甚至出现结余。这种良好的局面出现在国际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的确是 一种“奇迹”。奇迹的背后另外一组数字,一是各类债务增长,截止到2001年第一季度为止,美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负债总额已高达31.6万亿美元,是国民 生产总值的三倍,其中政府债务7.08万亿,企业债务15.18万亿,居民债务7.23万亿。二是贸易逆差大幅度增长,1999年高达3389亿美元, 2001年更高达约4500亿美元。三是股票市值高速膨胀,吸引大量境外游资、国内居民存款和各类基金进入股市,造成收入虚增,消费支出猛涨。
   换言之,尽管这一轮新经济的繁荣有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作依托,因而似乎显得理由充分,但从根本上说却是一轮股票和债务的投机性繁荣。世界各国赚了美国人的 钱,又送回美国证券市场,供美国人消费和投资所用,而美国人花钱又支撑了美国和各国经济的增长或者不至于负增长。如此恶性循环,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国际收支逆差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总需求越来越低迷,股市却越来越高。这一循环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一场世界经济大萧条。
   果然,随着2000年4月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逐渐陷入了危机,并带累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和第三世界各国经济的衰退。这必将是一场更大规模 的世界经济危机。由于这场危机在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两次被推迟,一切可用的财政和金融手段都已用尽,其烈度将超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三十年代不一样 的是,这回再也没有财政和金融手段可以施展了。


Full Text

2009年4月22日

Oracle to buy Sun






Full Text

2009年4月9日

Shell下获取时间戳(包括solaris)

solaris下查了date了strtime的man之后发现没有相应功能,只能用perl替代实现。

AIX/Linux: date +%s

~$date +%s
1239267704

Solaris: perl -e "print time"

perl -e "print time "
1239267735~$


Full Text

2009年3月31日

Solaris补丁错误码详解

在安装Solaris补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提示。例如:

Installation of 123456-11 failed. Return code 2

通过Return code我们可以知道错误类型。需要注意的是,Return code 2说明此补丁已被安装,Return code 8说明此补丁要修复的软件没有被系统安装。因此,2和8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错误提示。下面的列说明了各个Return code对应的错误类型。

Exit code Meaning

0:没错;

1:使用错误;

2:补丁已经存在;

3:非root权限;

4:存原始文件失败;

5:pkgadd失败;

6:补丁已经作废;

7:非法包路径;

8:试图安装补丁的软件尚未安装;

9:不能使用/usr/sbin/pkgadd;

10:软件错误;

11:错误添加补丁到root模板;

12:通信时补丁脚本终止;

13:补丁目录中有软链接;

14:不可用;

15:前面补丁脚本不对;

16:后面的补丁脚本不对;

17:-d属性不匹配;

18:系统空间不足;

19:$SOFTINFO/INST_RELEASE文件没有找到;

20:一个领导实例的补丁没有找到;

21:需要的补丁没有找到;

22:需要以前的补丁但没有找到;

23:一个受限制的补丁已经在软件中;

24:一个不兼容的补丁正在应用;

25:一个需要的补丁没有找到;

26:备份路径没有找到;

27:关联路径没有找到;

28:文件信息丢失;

29:错误的补丁号码;

30:运行失败;

31:-C属性错误;

32:必须运行Solaris2.6及以后版本;

33:错误的补丁形式或补丁没有找到;

34:需要安装内核的补丁;

35:更高的版本已经安装。


Full Text

2009年3月18日

世界知名大学课件下载地址(ref)

一、伯克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作为美国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了许多优秀教授的播客和视频讲座,可以跟踪最新的讲座。想看教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笔记,可以点击该教授的网页,通常,他/她都会第一堂课留下网址。实在不行,用google搜搜吧!
伯克利的视频都是.rm格式,请注意转换
二、麻省
麻省理工学院 http://ocw.mit.edu/OcwWeb/web/courses/courses/index.htm
麻省理工是免费开放教育课件的先驱,计划在今年把1800门课程的课件都放在网站上,提供课程与作业的PDF格式下载。三是,麻省理工只提供少数的视频讲座。坐过学生上麻省有一个绝对优势,麻省理工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建立了镜像网站,把麻省的课程都翻译成立中文。鉴于PDF格式,推荐使用FoxIt Reader。
www.core.org.cn(中国大陆)推荐
www.myoops.org(中国台湾)
二、卡耐基梅隆 http://www.cmu.edu/oli/
卡耐基梅隆针对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提供10门学科的课程视频。与其他大学的免费课程一样,非卡耐基梅隆的学子能学习课程,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课程进度,卡耐基梅隆建议造访者在网站上注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一来,你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门课程,还要参加几次考试,当然,即使你得了100分,卡耐基梅隆也不会给你开证明,更不会给你学分。
四、犹他
犹他大学 http://ocw.usu.edu/front-page/Courese_listing
犹他大学类似于麻省理工,提供大量的课程课件
五、塔夫茨
塔夫茨大学 http://ocw.tufts.edu
塔夫茨大学也是“开放式教育课程”的先驱之一,初期提供的课程着重在本校专长的生命科学、跨领域方法、国际观点以及对美国地区性、全国性社群服务的基础理论。
六、公开
英国公开大学 http://openlearn.open.ac.uk/course/index.php
英国十几所大学联合起来,组建了英国公开大学。有一部分课程是对注册学生开放的,但是有一批很好的课程是免费的,并提供视频。每门课还设立了论坛,在社区中,大家发表意见,提供其他的学习资源,互相取经。在这个网站里,最能锻炼自学者的能力,因为你要不停地淘,才能找到宝贝。
七、约翰霍普金斯
约翰霍普金斯 http://ocw.jhsph.edu/topics.cfm
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但是,现如今有动机的人不用花一分钱,便能通过网站获得该校的前沿知识。约翰霍普金斯提供了本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一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八、Connexions
http://cnx.rice.edu
CNX.org由莱斯大学开发,号称是课程资源免费共享图书馆。与其他大学不同的事,CNX邀请教授学者建立自己的社区,把自己的最新成果公布于世,接受大家的评价。可以说CNX开辟了大学资源共享的新天地,尤其适合自学能力超强的大学生。有些课程有中文版。
九、索菲亚
索菲亚大学 http://sofia.ocw.cn/gallery
无论是想当一名管理者、作家、评论员、还是要从事设计和IT业的人,索菲亚大学的免费课程肯定让你受益匪浅。索菲亚大学提供了8门学科的课程,其中《企业网络安全实战》已翻译成中文。
十、华盛顿
华盛顿大学 http://www.cs.washington.edu/education/course-webs.html
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学比较强,相关的几百门课程都已经放到网上。不但本科生能找到所需要的课程,连研究生也能淘到宝贝。该网站还提供特色讲座,比如:妇女、计算机与合作。课程不但提供讲座介绍、课堂笔记、有些课程还提供视频。
牛津、斯坦福、耶鲁大学联合网站
http://www.alllearn.org
哥伦比亚大学
http://ci.columbia.edu/ci
伯克利音乐学院
http://www.berkleeshares.com
杜克大学法律中心
http://www.law.duke.edu/cspd/lectures
圣母大学
http://ocw.nd.edu
英国格雷莎姆学院
http://www.gresham.ac.uk/default.asp
加州大学Irvine分校
http://ocw.uci.edu
富布莱特学校
http://ocw.fetp.edu.vn/home.cfm
日本东京大学
http://ocw.u-tokyo.ac.jp/english
日本早稻田大学
http://www.waseda.jp/ocw/index.html
日本大阪大学
http://ocw.osaka-u.ac.jp/index.php
法国巴黎高科
http://graduateschool.paristech.org
再给个看大学视频播客的
斯坦福大学 http://itunes.stanford.edu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ttp://itunes.berkeley.edu
普渡大学http://boilercast.itap.purdue.edu:1013/Boilercast
美国西南理工http://pocast.swtc.edu/lecture/index.php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http://www.bruincast.ucla.edu
西肯塔基大学http://blog.wku.edu/podcasts
Dupage学院http://www.cod.edu/multimedia/podcast/CODcast/Welcome.html
纽约城市大学http://podcast.york.cuny.edu/lectures
莱斯大学http://webcast.rice.edu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http://podcast.ucsd.edu
剑桥大学http://mediaplayer.group.cam.ac.uk/main/Podcasts.html
美国大学华盛顿法律学院 http://www.wcl.american.edu/podcasts
杜克大学法律学院http://www.law.duke.edu/webcast
乔治敦大学 http://webcast.georgetown.edu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 http://www.chicagogsb.edu/multimedia/podcast
波士顿学院 http://frontrow.bc.edu
哈佛商学院在线
http://www.hbsp.harbard.edu/b02/en/hbr_ideacast.jhtml;jsessioned=NVHF0YFBS5ZCGAKRGWDR5VQBKE0YIISW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http://havenscenter.org/audio/audio.htm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http://www.johnshopkins.edu/podcasts.index1.html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http://www.lse.ac.uk/rescources/podcasts/Default.htm
普林斯顿大学 http://uc.princeton.edu/main/index.php
英国泰晤士报MBA http://uc.princeton.edu/main/index.php
耶鲁大学 http://www.yale.edu/opa/podcast/


Full Text

2009年3月5日

SED单行脚本快速参考(Unix 流编辑器)

SED单行脚本快速参考(Unix 流编辑器)                       2005年12月29日
英文标题:USEFUL ONE-LINE SCRIPTS FOR SED (Unix stream editor)
原标题:HANDY ONE-LINERS FOR SED (Unix stream editor)
整理:Eric Pement  - 电邮:pemente[at]northpark[dot]edu         版本5.5
译者:Joe Hong     - 电邮:hq00e[at]126[dot]com
在以下地址可找到本文档的最新(英文)版本:
http://sed.sourceforge.net/sed1line.txt
http://www.pement.org/sed/sed1line.txt
其他语言版本:
  中文          - http://sed.sourceforge.net/sed1line_zh-CN.html
  捷克语        - http://sed.sourceforge.net/sed1line_cz.html
  荷语          - http://sed.sourceforge.net/sed1line_nl.html
  法语          - http://sed.sourceforge.net/sed1line_fr.html
  德语          - http://sed.sourceforge.net/sed1line_de.html
  葡语          - http://sed.sourceforge.net/sed1line_pt-BR.html
文本间隔:
--------
# 在每一行后面增加一空行
sed G
# 将原来的所有空行删除并在每一行后面增加一空行。
# 这样在输出的文本中每一行后面将有且只有一空行。
sed '/^$/d;G'
# 在每一行后面增加两行空行
sed 'G;G'
# 将第一个脚本所产生的所有空行删除(即删除所有偶数行)
sed 'n;d'
# 在匹配式样“regex”的行之前插入一空行
sed '/regex/{x;p;x;}'
# 在匹配式样“regex”的行之后插入一空行
sed '/regex/G'
# 在匹配式样“regex”的行之前和之后各插入一空行
sed '/regex/{x;p;x;G;}'
编号:
--------
# 为文件中的每一行进行编号(简单的左对齐方式)。这里使用了“制表符”
# (tab,见本文末尾关于'\t'的用法的描述)而不是空格来对齐边缘。
sed = filename | sed 'N;s/\n/\t/'
# 对文件中的所有行编号(行号在左,文字右端对齐)。
sed = filename | sed 'N; s/^/     /; s/ *\(.\{6,\}\)\n/\1  /'
# 对文件中的所有行编号,但只显示非空白行的行号。
sed '/./=' filename | sed '/./N; s/\n/ /'
# 计算行数 (模拟 "wc -l")
sed -n '$='
文本转换和替代:
--------
# Unix环境:转换DOS的新行符(CR/LF)为Unix格式。
sed 's/.$//'                     # 假设所有行以CR/LF结束
sed 's/^M$//'                    # 在bash/tcsh中,将按Ctrl-M改为按Ctrl-V
sed 's/\x0D$//'                  # ssed、gsed 3.02.80,及更高版本
# Unix环境:转换Unix的新行符(LF)为DOS格式。
sed "s/$/`echo -e \\\r`/"        # 在ksh下所使用的命令
sed 's/$'"/`echo \\\r`/"         # 在bash下所使用的命令
sed "s/$/`echo \\\r`/"           # 在zsh下所使用的命令
sed 's/$/\r/'                    # gsed 3.02.80 及更高版本
# DOS环境:转换Unix新行符(LF)为DOS格式。
sed "s/$//"                      # 方法 1
sed -n p                         # 方法 2
# DOS环境:转换DOS新行符(CR/LF)为Unix格式。
# 下面的脚本只对UnxUtils sed 4.0.7 及更高版本有效。要识别UnxUtils版本的
#  sed可以通过其特有的“--text”选项。你可以使用帮助选项(“--help”)看
# 其中有无一个“--text”项以此来判断所使用的是否是UnxUtils版本。其它DOS
# 版本的的sed则无法进行这一转换。但可以用“tr”来实现这一转换。
sed "s/\r//" infile >outfile     # UnxUtils sed v4.0.7 或更高版本
tr -d \r <infile >outfile        # GNU tr 1.22 或更高版本
# 将每一行前导的“空白字符”(空格,制表符)删除
# 使之左对齐
sed 's/^[ \t]*//'                # 见本文末尾关于'\t'用法的描述
# 将每一行拖尾的“空白字符”(空格,制表符)删除
sed 's/[ \t]*$//'                # 见本文末尾关于'\t'用法的描述
# 将每一行中的前导和拖尾的空白字符删除
sed 's/^[ \t]*//;s/[ \t]*$//'
# 在每一行开头处插入5个空格(使全文向右移动5个字符的位置)
sed 's/^/     /'
# 以79个字符为宽度,将所有文本右对齐
sed -e :a -e 's/^.\{1,78\}$/ &/;ta'  # 78个字符外加最后的一个空格
# 以79个字符为宽度,使所有文本居中。在方法1中,为了让文本居中每一行的前
# 头和后头都填充了空格。 在方法2中,在居中文本的过程中只在文本的前面填充
# 空格,并且最终这些空格将有一半会被删除。此外每一行的后头并未填充空格。
sed  -e :a -e 's/^.\{1,77\}$/ & /;ta'                     # 方法1
sed  -e :a -e 's/^.\{1,77\}$/ &/;ta' -e 's/\( *\)\1/\1/'  # 方法2
# 在每一行中查找字串“foo”,并将找到的“foo”替换为“bar”
sed 's/foo/bar/'                 # 只替换每一行中的第一个“foo”字串
sed 's/foo/bar/4'                # 只替换每一行中的第四个“foo”字串
sed 's/foo/bar/g'                # 将每一行中的所有“foo”都换成“bar”
sed 's/\(.*\)foo\(.*foo\)/\1bar\2/' # 替换倒数第二个“foo”
sed 's/\(.*\)foo/\1bar/'            # 替换最后一个“foo”
# 只在行中出现字串“baz”的情况下将“foo”替换成“bar”
sed '/baz/s/foo/bar/g'
# 将“foo”替换成“bar”,并且只在行中未出现字串“baz”的情况下替换
sed '/baz/!s/foo/bar/g'
# 不管是“scarlet”“ruby”还是“puce”,一律换成“red”
sed 's/scarlet/red/g;s/ruby/red/g;s/puce/red/g'  #对多数的sed都有效
gsed 's/scarlet\|ruby\|puce/red/g'               # 只对GNU sed有效
# 倒置所有行,第一行成为最后一行,依次类推(模拟“tac”)。
# 由于某些原因,使用下面命令时HHsed v1.5会将文件中的空行删除
sed '1!G;h;$!d'               # 方法1
sed -n '1!G;h;$p'             # 方法2
# 将行中的字符逆序排列,第一个字成为最后一字,……(模拟“rev”)
sed '/\n/!G;s/\(.\)\(.*\n\)/&\2\1/;//D;s/.//'
# 将每两行连接成一行(类似“paste”)
sed '$!N;s/\n/ /'
# 如果当前行以反斜杠“\”结束,则将下一行并到当前行末尾
# 并去掉原来行尾的反斜杠
sed -e :a -e '/\\$/N; s/\\\n//; ta'
# 如果当前行以等号开头,将当前行并到上一行末尾
# 并以单个空格代替原来行头的“=”
sed -e :a -e '$!N;s/\n=/ /;ta' -e 'P;D'
# 为数字字串增加逗号分隔符号,将“1234567”改为“1,234,567”
gsed ':a;s/\B[0-9]\{3\}\>/,&/;ta'                     # GNU sed
sed -e :a -e 's/\(.*[0-9]\)\([0-9]\{3\}\)/\1,\2/;ta'  # 其他sed
# 为带有小数点和负号的数值增加逗号分隔符(GNU sed)
gsed -r ':a;s/(^|[^0-9.])([0-9]+)([0-9]{3})/\1\2,\3/g;ta'
# 在每5行后增加一空白行 (在第5,10,15,20,等行后增加一空白行)
gsed '0~5G'                      # 只对GNU sed有效
sed 'n;n;n;n;G;'                 # 其他sed
选择性地显示特定行:
--------
# 显示文件中的前10行 (模拟“head”的行为)
sed 10q
# 显示文件中的第一行 (模拟“head -1”命令)
sed q
# 显示文件中的最后10行 (模拟“tail”)
sed -e :a -e '$q;N;11,$D;ba'
# 显示文件中的最后2行(模拟“tail -2”命令)
sed '$!N;$!D'
# 显示文件中的最后一行(模拟“tail -1”)
sed '$!d'                        # 方法1
sed -n '$p'                      # 方法2
# 显示文件中的倒数第二行
sed -e '$!{h;d;}' -e x              # 当文件中只有一行时,输入空行
sed -e '1{$q;}' -e '$!{h;d;}' -e x  # 当文件中只有一行时,显示该行
sed -e '1{$d;}' -e '$!{h;d;}' -e x  # 当文件中只有一行时,不输出
# 只显示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模拟“grep”)
sed -n '/regexp/p'               # 方法1
sed '/regexp/!d'                 # 方法2
# 只显示“不”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模拟“grep -v”)
sed -n '/regexp/!p'              # 方法1,与前面的命令相对应
sed '/regexp/d'                  # 方法2,类似的语法
# 查找“regexp”并将匹配行的上一行显示出来,但并不显示匹配行
sed -n '/regexp/{g;1!p;};h'
# 查找“regexp”并将匹配行的下一行显示出来,但并不显示匹配行
sed -n '/regexp/{n;p;}'
# 显示包含“regexp”的行及其前后行,并在第一行之前加上“regexp”所
# 在行的行号 (类似“grep -A1 -B1”)
sed -n -e '/regexp/{=;x;1!p;g;$!N;p;D;}' -e h
# 显示包含“AAA”、“BBB”或“CCC”的行(任意次序)
sed '/AAA/!d; /BBB/!d; /CCC/!d'  # 字串的次序不影响结果
# 显示包含“AAA”、“BBB”和“CCC”的行(固定次序)
sed '/AAA.*BBB.*CCC/!d'
# 显示包含“AAA”“BBB”或“CCC”的行 (模拟“egrep”)
sed -e '/AAA/b' -e '/BBB/b' -e '/CCC/b' -e d    # 多数sed
gsed '/AAA\|BBB\|CCC/!d'                        # 对GNU sed有效
# 显示包含“AAA”的段落 (段落间以空行分隔)
# HHsed v1.5 必须在“x;”后加入“G;”,接下来的3个脚本都是这样
sed -e '/./{H;$!d;}' -e 'x;/AAA/!d;'
# 显示包含“AAA”“BBB”和“CCC”三个字串的段落 (任意次序)
sed -e '/./{H;$!d;}' -e 'x;/AAA/!d;/BBB/!d;/CCC/!d'
# 显示包含“AAA”、“BBB”、“CCC”三者中任一字串的段落 (任意次序)
sed -e '/./{H;$!d;}' -e 'x;/AAA/b' -e '/BBB/b' -e '/CCC/b' -e d
gsed '/./{H;$!d;};x;/AAA\|BBB\|CCC/b;d'         # 只对GNU sed有效
# 显示包含65个或以上字符的行
sed -n '/^.\{65\}/p'
# 显示包含65个以下字符的行
sed -n '/^.\{65\}/!p'            # 方法1,与上面的脚本相对应
sed '/^.\{65\}/d'                # 方法2,更简便一点的方法
# 显示部分文本——从包含正则表达式的行开始到最后一行结束
sed -n '/regexp/,$p'
# 显示部分文本——指定行号范围(从第8至第12行,含8和12行)
sed -n '8,12p'                   # 方法1
sed '8,12!d'                     # 方法2
# 显示第52行
sed -n '52p'                     # 方法1
sed '52!d'                       # 方法2
sed '52q;d'                      # 方法3, 处理大文件时更有效率
# 从第3行开始,每7行显示一次   
gsed -n '3~7p'                   # 只对GNU sed有效
sed -n '3,${p;n;n;n;n;n;n;}'     # 其他sed
# 显示两个正则表达式之间的文本(包含)
sed -n '/Iowa/,/Montana/p'       # 区分大小写方式
选择性地删除特定行:
--------
# 显示通篇文档,除了两个正则表达式之间的内容
sed '/Iowa/,/Montana/d'
# 删除文件中相邻的重复行(模拟“uniq”)
# 只保留重复行中的第一行,其他行删除
sed '$!N; /^\(.*\)\n\1$/!P; D'
# 删除文件中的重复行,不管有无相邻。注意hold space所能支持的缓存
# 大小,或者使用GNU sed。
sed -n 'G; s/\n/&&/; /^\([ -~]*\n\).*\n\1/d; s/\n//; h; P'
# 删除除重复行外的所有行(模拟“uniq -d”)
sed '$!N; s/^\(.*\)\n\1$/\1/; t; D'
# 删除文件中开头的10行
sed '1,10d'
# 删除文件中的最后一行
sed '$d'
# 删除文件中的最后两行
sed 'N;$!P;$!D;$d'
# 删除文件中的最后10行
sed -e :a -e '$d;N;2,10ba' -e 'P;D'   # 方法1
sed -n -e :a -e '1,10!{P;N;D;};N;ba'  # 方法2
# 删除8的倍数行
gsed '0~8d'                           # 只对GNU sed有效
sed 'n;n;n;n;n;n;n;d;'                # 其他sed
# 删除匹配式样的行
sed '/pattern/d'                      # 删除含pattern的行。当然pattern
                                       # 可以换成任何有效的正则表达式
# 删除文件中的所有空行(与“grep '.' ”效果相同)
sed '/^$/d'                           # 方法1
sed '/./!d'                           # 方法2
# 只保留多个相邻空行的第一行。并且删除文件顶部和尾部的空行。
# (模拟“cat -s”)
sed '/./,/^$/!d'        #方法1,删除文件顶部的空行,允许尾部保留一空行
sed '/^$/N;/\n$/D'      #方法2,允许顶部保留一空行,尾部不留空行
# 只保留多个相邻空行的前两行。
sed '/^$/N;/\n$/N;//D'
# 删除文件顶部的所有空行
sed '/./,$!d'
# 删除文件尾部的所有空行
sed -e :a -e '/^\n*$/{$d;N;ba' -e '}'  # 对所有sed有效
sed -e :a -e '/^\n*$/N;/\n$/ba'        # 同上,但只对 gsed 3.02.*有效
# 删除每个段落的最后一行
sed -n '/^$/{p;h;};/./{x;/./p;}'
特殊应用:
--------
# 移除手册页(man page)中的nroff标记。在Unix System V或bash shell下使
# 用'echo'命令时可能需要加上 -e 选项。
sed "s/.`echo \\\b`//g"    # 外层的双括号是必须的(Unix环境)
sed 's/.^H//g'             # 在bash或tcsh中, 按 Ctrl-V 再按 Ctrl-H
sed 's/.\x08//g'           # sed 1.5,GNU sed,ssed所使用的十六进制的表示方法
# 提取新闻组或 e-mail 的邮件头
sed '/^$/q'                # 删除第一行空行后的所有内容
# 提取新闻组或 e-mail 的正文部分
sed '1,/^$/d'              # 删除第一行空行之前的所有内容
# 从邮件头提取“Subject”(标题栏字段),并移除开头的“Subject:”字样
sed '/^Subject: */!d; s///;q'
# 从邮件头获得回复地址
sed '/^Reply-To:/q; /^From:/h; /./d;g;q'
# 获取邮件地址。在上一个脚本所产生的那一行邮件头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将非电邮
# 地址的部分剃除。(见上一脚本)
sed 's/ *(.*)//; s/>.*//; s/.*[:<] *//'
# 在每一行开头加上一个尖括号和空格(引用信息)
sed 's/^/> /'
# 将每一行开头处的尖括号和空格删除(解除引用)
sed 's/^> //'
# 移除大部分的HTML标签(包括跨行标签)
sed -e :a -e 's/<[^>]*>//g;/</N;//ba'
# 将分成多卷的uuencode文件解码。移除文件头信息,只保留uuencode编码部分。
# 文件必须以特定顺序传给sed。下面第一种版本的脚本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下输入;
# 第二种版本则可以放入一个带执行权限的shell脚本中。(由Rahul Dhesi的一
# 个脚本修改而来。)
sed '/^end/,/^begin/d' file1 file2 ... fileX | uudecode   # vers. 1
sed '/^end/,/^begin/d' "$@" | uudecode                    # vers. 2
# 将文件中的段落以字母顺序排序。段落间以(一行或多行)空行分隔。GNU sed使用
# 字元“\v”来表示垂直制表符,这里用它来作为换行符的占位符——当然你也可以
# 用其他未在文件中使用的字符来代替它。
sed '/./{H;d;};x;s/\n/={NL}=/g' file | sort | sed '1s/={NL}=//;s/={NL}=/\n/g'
gsed '/./{H;d};x;y/\n/\v/' file | sort | sed '1s/\v//;y/\v/\n/'
# 分别压缩每个.TXT文件,压缩后删除原来的文件并将压缩后的.ZIP文件
# 命名为与原来相同的名字(只是扩展名不同)。(DOS环境:“dir /b”
# 显示不带路径的文件名)。
echo @echo off >zipup.bat
dir /b *.txt | sed "s/^\(.*\)\.TXT/pkzip -mo \1 \1.TXT/" >>zipup.bat
使用SED:Sed接受一个或多个编辑命令,并且每读入一行后就依次应用这些命令。
当读入第一行输入后,sed对其应用所有的命令,然后将结果输出。接着再读入第二
行输入,对其应用所有的命令……并重复这个过程。上一个例子中sed由标准输入设
备(即命令解释器,通常是以管道输入的形式)获得输入。在命令行给出一个或多
个文件名作为参数时,这些文件取代标准输入设备成为sed的输入。sed的输出将被
送到标准输出(显示器)。因此:
cat filename | sed '10q'         # 使用管道输入
sed '10q' filename               # 同样效果,但不使用管道输入
sed '10q' filename > newfile     # 将输出转移(重定向)到磁盘上
要了解sed命令的使用说明,包括如何通过脚本文件(而非从命令行)来使用这些命
令,请参阅《sed & awk》第二版,作者Dale Dougherty和Arnold Robbins
(O'Reilly,1997;http://www.ora.com),《UNIX Text Processing》,作者
Dale Dougherty和Tim O'Reilly(Hayden Books,1987)或者是Mike Arst写的教
程——压缩包的名称是“U-SEDIT2.ZIP”(在许多站点上都找得到)。要发掘sed
的潜力,则必须对“正则表达式”有足够的理解。正则表达式的资料可以看
《Mastering Regular Expressions》作者Jeffrey Friedl(O'reilly 1997)。
Unix系统所提供的手册页(“man”)也会有所帮助(试一下这些命令
“man sed”、“man regexp”,或者看“man ed”中关于正则表达式的部分),但
手册提供的信息比较“抽象”——这也是它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不过,它本来就不
是用来教初学者如何使用sed或正则表达式的教材,而只是为那些熟悉这些工具的人
提供的一些文本参考。
括号语法:前面的例子对sed命令基本上都使用单引号('...')而非双引号
("...")这是因为sed通常是在Unix平台上使用。单引号下,Unix的shell(命令
解释器)不会对美元符($)和后引号(`...`)进行解释和执行。而在双引号下
美元符会被展开为变量或参数的值,后引号中的命令被执行并以输出的结果代替
后引号中的内容。而在“csh”及其衍生的shell中使用感叹号(!)时需要在其前
面加上转义用的反斜杠(就像这样:\!)以保证上面所使用的例子能正常运行
(包括使用单引号的情况下)。DOS版本的Sed则一律使用双引号("...")而不是
引号来圈起命令。
'\t'的用法:为了使本文保持行文简洁,我们在脚本中使用'\t'来表示一个制表
符。但是现在大部分版本的sed还不能识别'\t'的简写方式,因此当在命令行中为
脚本输入制表符时,你应该直接按TAB键来输入制表符而不是输入'\t'。下列的工
具软件都支持'\t'做为一个正则表达式的字元来表示制表符:awk、perl、HHsed、
sedmod以及GNU sed v3.02.80。
不同版本的SED:不同的版本间的sed会有些不同之处,可以想象它们之间在语法上
会有差异。具体而言,它们中大部分不支持在编辑命令中间使用标签(:name)或分
支命令(b,t),除非是放在那些的末尾。这篇文档中我们尽量选用了可移植性较高
的语法,以使大多数版本的sed的用户都能使用这些脚本。不过GNU版本的sed允许使
用更简洁的语法。想像一下当读者看到一个很长的命令时的心情:
   sed -e '/AAA/b' -e '/BBB/b' -e '/CCC/b' -e d
好消息是GNU sed能让命令更紧凑:
   sed '/AAA/b;/BBB/b;/CCC/b;d'      # 甚至可以写成
   sed '/AAA\|BBB\|CCC/b;d'
此外,请注意虽然许多版本的sed接受象“/one/ s/RE1/RE2/”这种在's'前带有空
格的命令,但这些版本中有些却不接受这样的命令:“/one/! s/RE1/RE2/”。这时
只需要把中间的空格去掉就行了。
速度优化:当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输入文件较大、处理器或硬盘较慢等)需要提高
命令执行速度时,可以考虑在替换命令(“s/.../.../”)前面加上地址表达式来
提高速度。举例来说:
   sed 's/foo/bar/g' filename         # 标准替换命令
   sed '/foo/ s/foo/bar/g' filename   # 速度更快
   sed '/foo/ s//bar/g' filename      # 简写形式
当只需要显示文件的前面的部分或需要删除后面的内容时,可以在脚本中使用“q”
命令(退出命令)。在处理大的文件时,这会节省大量时间。因此:
   sed -n '45,50p' filename           # 显示第45到50行
   sed -n '51q;45,50p' filename       # 一样,但快得多
如果你有其他的单行脚本想与大家分享或者你发现了本文档中错误的地方,请发电
子邮件给本文档的作者(Eric Pement)。邮件中请记得提供你所使用的sed版本、
该sed所运行的操作系统及对问题的适当描述。本文所指的单行脚本指命令行的长
度在65个字符或65个以下的sed脚本〔译注1〕。本文档的各种脚本是由以下所列作
者所写或提供:
Al Aab                               # 建立了“seders”邮件列表
Edgar Allen                          # 许多方面
Yiorgos Adamopoulos                  # 许多方面
Dale Dougherty                       # 《sed & awk》作者
Carlos Duarte                        # 《do it with sed》作者
Eric Pement                          # 本文档的作者
Ken Pizzini                          # GNU sed v3.02 的作者
S.G. Ravenhall                       # 去html标签脚本
Greg Ubben                           # 有诸多贡献并提供了许多帮助
-------------------------------------------------------------------------
译注1:大部分情况下,sed脚本无论多长都能写成单行的形式(通过`-e'选项和`;'
号)——只要命令解释器支持,所以这里说的单行脚本除了能写成一行还对长度有
所限制。因为这些单行脚本的意义不在于它们是以单行的形式出现。而是让用户能
方便地在命令行中使用这些紧凑的脚本才是其意义所在。


Full Text

2009年2月25日

UNIX环境下的简易计算器bc

(From ncu.edu.tw,for own reference,it's a good smart tool instead of windows calculator)

bc     # 就是 basic calculator 的縮寫

就進入一個簡易的計算器,使用方法很直覺,但是它只能做整數計算,所以要小心,例如 2/3 會計算出來 0。因為它只取整數輸出。 bc 接受十進制的數字,能做以下六種基本運算:
加 +     減 -     乘 *     除 /     餘數 %     次方 ^
您只要輸入計算指令,然後按 Enter,bc 就會回應結果,例如
1+1
2
37/7
5
37%7
2
最後,按 Ctrl+D 離開 bc 程式。

加一個指令參數,如下

bc -l
則令 bc 以小數點下有 20 位的數值做計算,而且增加了一些科學計算的功能。但是,求餘的 % 符號不再管用。例如
1+1
2
37/7
5.28571428571428571428
37%7
.00000000000000000004
也是以 Ctrl+D 結束程式。增加的科學計算功能,有
平方根 sqrt()     sine s()     cosine c()     exp e()     自然對數 l()     arctangent a()
例如
sqrt(2)
1.41421356237309504880
s(3.14159)
.00000265358979323534
c(3.14159)
-.99999999999647923060
e(1)
2.71828182845904523536
l(2.71828)
.99999932734728200315
a(1)*4
3.14159265358979323844

其實 bc 和 bc -l 都是建構在另一個更基本的工具之上: dc (desk calculator)。這個計算器採用後運算 (postfix operation) 符號,而且使用者可以自訂進位制和有效數字位數,還可以為它寫頗為複雜的程式。我們將不會在此教材中詳述這個工具。


以下是非標準 UNIX 工具。中大數學系的 UNIX 系統有安裝。

一個比較簡單一點兒的後運算計算器是 pcalc (postfix calculator)。我們不在此詳述後運算的道理,讀者在將來學習程式語言或資料結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這個課題。此處只是舉例。下指令

pcalc
就會進入 pcalc 的計算環境。所謂後運算,就是每當出現一個計算符號的時候,此符號視情況作用在前面一個或兩個數值上。這兩個數值,可以是以數目字寫出來的常數,也可以是另外一個計算符號的結果。計算的順序嚴格地由左而右,不需要括號也可以唯一定義計算順序。以下是一些例子。
1 1 +
2
37 7 /
5.2857143
1 2 3 4 5 * + * +
47
以上最後一個式子,相對應的中位計算符號 (infix operator) 就是 1 + 2*(3 + 4*5) 。在 pcalc 中輸入指令 ? 就會看到簡短的提示訊息,按 Ctrl+D 離開 pcalc 程式。

習題

  1. 請將以下的後計算式,寫成中位計算式。

    1 2 3 4 5 + - * /

  2. 請將以下的 bc -l 指令計算式,寫成 pcalc 的指令計算式。

    (1 + 2.5^2) / sqrt(1 + 3*2.5)


Full Text

2009年1月30日

金融危机后的大公司LOGO

Received the following mail. i think it is cool

The 2008 crash is probably the most serious economic crisis we have faced after the Great Depression. Stock marke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fell as much as 20% in a single week, dozens of banks either failed or were rescued by government and private instutitions, and companies started laying off employee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reduced demand.

We know how we entered into the crisis, but we don’t how, when, or how we will be getting out of it. Considering that issue, we decided to our little bit to help cheer everyone up by redoing the logos of some renowned companies …. after the crisis.
















Full Text